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留下的遗憾

2022-03-27 19:1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留下的遗憾》,欢迎阅读!
抗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近代

[思路分析]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活动:

1、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 2、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是八国联军中出兵最多,最为凶恶的敌人。 3、一战中侵占山东、胶济铁路。 4、大规模侵华战争(1931年到1945年)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确实了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即“征韩侵华”政策。187112月,琉球船民因风暴飘泊于台湾岛,其中54人被台湾高山族人误杀,其余12人被官府护送回国。琉球本是中国属国,与日本毫无关系,但日本竟然称琉球是日本属国,于1874年出兵台湾,清朝调兵布防,双方最终在英、法等列强的调解下,签订了《北京专约》〈专约〉中声称琉球是日本属国,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清政府以“抚恤名义”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187944日,日本以武力吞并了琉球,改为冲绳省。

吞并琉球后,日本便一步步实施侵略朝鲜的计划,并意欲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18945月,日本出兵朝鲜,并不断挑衅中国驻朝的军队,蓄意挑起新侵略战争。1894725日凌晨,当清政府海军护送清军入朝的“济远”“广乙”“操江”三艘军舰行至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时,日本海军突然发动袭击。牙山海战揭开了日本酝酿已久的侵华战争的序幕。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史称“甲午战争”。战争爆发后,尽管清军爱国将士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出现过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也出现过甲午海战这样壮烈的激战场面,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和主政者的妥协,中国还是以惨败告终。1895417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法、德三国干涉下,日本事后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1900年,西方列强以清政府“镇压义和团不力”为借口出兵中国。日本出兵2万余人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兵力占到侵略军总数的40%随后,日本又伙同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获得了在北京、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的权利。凭借这一权力,日本于190110月在天津设立“清国驻屯军“,长期横行于京津地区,成为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一个重要桥头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利利用西方列强参加一战无暇东顾的机会,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进而控制整个山东地区。

奉系军阀曾长期得到关东军的支持,日本企图通过控制张作霖,以扩大在东北的殖民利益,但是由于张作霖的“不合作”和奉系军阀势力的衰落,关东军决定除掉张作霖,另换傀儡。192863日,张作霖乘专列从北京撤回沈阳。次日清晨,当专列行至沈阳南郊皇姑屯的铁路桥时,大桥突然被关东军秘密安放的炸药炸毁,张作霖重伤而死,这就是“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日本竭力向张学良施加压力,试图阻止东北军和东北地方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以便继续推行“满蒙分离”政策。但是张学良顶住了关东军的种种威逼利诱,毅然于192812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历史遗憾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场反侵略民族战争,同时也在世界历史的坐标轴上留下了光辉的轨迹。 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第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晚清以降,在列强的冲击下中国逐步进入了条约体系社会。面对列强所设置的条约枷锁,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不屈的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数次对外战争的失利,中国人民自卑到了极点。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民族自卑、崇洋媚外、迷信天命等心理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普遍心态,这些心态严重地制约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但抗日战争则打破了这一消极心态,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彻底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这极大的激


励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重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稳定而安全的环境。

第二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国内天灾人祸的破坏,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贫困化的趋势。实际性社会流动机制遭到了破坏,象征性社会流动机制也从民众的脑海中丧失,这使得农村社会更为动荡,而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则更加剧了这种危机。中国此时早已经走上了农村路线,并开始借助抗日战争逐步介入华北及江南农村社会。在抗日战争期间同国民党所主导的片面抗战路线相对比,中国所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逐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华以后,国民党被迫撤到了西南地区,华北及江南地区出现的合法权力统治的真空,因此中国开始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逐步壮大了自身的力量。到抗日战争后期,中国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面积、根据地人口、军队数量、干部队伍等指标均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且中国所实行的内外政策更为实际和成熟,已经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可见抗日战争既是一场战争又是一场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中国近代化史上,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战争固然有破坏,但抗日战争却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多方面的。 从政治上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所实行的开放民主等措施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而中国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式的抗日联合政府扩大了参政基础,也同样促进了中国民主制的发展。 从经济上说,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国民党为应付抗战的需要领导的中东部工况企业的西迁运动,同时也在西部地区修筑了大量的交通设施、建设了大量的工矿企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得到了缓解。而在抗日根据地,面对日伪的压力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中国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为经济困难的解决及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的发展。国民党的机械化王牌军大都是在这个时期组建的,国家的国防工程及设备也都是在这个时间建成的的,可见抗日战争促使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同样中国翠¤所领导的抗日军队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官兵素质上都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在文化上,国民党推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抗战文化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在抗日根据地,中国更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并使之成为了一种宣传方式,中国使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社会风俗及观念上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抗日根据地的社会风俗及观念都得到了革新,传统的封建礼教观念被进一步削弱,民族主义思想被激发出来,社会陋习得到了改良,同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第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了重大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的命运开始同世界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同时世界的命运也开始依靠中国中国的抗日战场吸引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抽身北攻苏联,也遏制住了日军扩大太平洋战争及西进中东的企图,为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在中外关系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广泛地跟盟国军队联合作战中相互了解的加深,使得中国逐步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抗日战争后期,随着各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以及开罗、波茨坦等国际会议的召开,中国逐步走出了半殖民地国家的困境,并开始确立了世界四强国的国际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对当代中国也产生了积极意义,如: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在开罗会议上被法定下来的;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在这一时期确立下来的。 历史遗憾


抗日战争的胜利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遗憾

第一香港及澳门问题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本可以借助抗日战争的胜利及盟国各大会议的决议收回香港和澳门,但最终却没能实现。由于战后中国四强国国际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国对英属殖民地民族运动高涨的积极影响,中英关系在抗战后期出现了重大的裂痕,因此具有老牌殖民主义倾向的英国极力反对中国收复香港。蒋介石政府本打算动用武力强迫收回香港,到考虑到国共内战不可避免,为了取得英国对其发动反共内战的支持和援助,遂放弃了武力收复香港的意愿,并打算通过和平谈判来缓和中英关系。后由于英国的抵触,收复香港之谈也就不了了之了。对于葡萄牙所占的澳门,国民政府本也打算收复,但由于葡萄牙的阻挠及英国的破坏,加上国民政府放弃收复香港政策的确定,葡萄牙也最终没有收回。

第二,外蒙古及旅大问题。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国盟国的苏联,理应废除在华的一切不平等特权,外蒙古及旅大等地也理应回归中国。但蒋介石政府由于害怕战后苏联支持翠¤而试图与苏联进行妥协。具有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遂利用国民党的投机心理,已不支持翠¤为保证换取了国民政府外蒙古、旅大等地权益的默认。

第三,对日占领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盟国的决议,中国本应派兵进驻日本本土。国民党也曾打算派遣具有留学美国背景的孙立人率领新一军进驻日本四国,但由于国共内战的爆发,新一军在集结后被转运的了东北。后国民党又组建了八十九军为驻日部队,但随着国共内战的升级和惨烈,该军又被派到了华东战场,后被消灭。中国派军直接占领日本本土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极大的削弱了战后中国在处理日本问题上的发言权。

第四日本赔款问题。根据盟国决议,日本理应为其在战争中对中国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但蒋介石国民政府为了顺利接受日本在华军事装备,并借以提高其在国共内战中的砝码,遂放弃了赔款要求,而改为用日在华物资抵消赔款。蒋介石以德报怨所得到的日本在华物资远远达不到日本理应赔偿的款数,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

第五,战犯问题。对于侵华日军及依附日军的伪军,在战后理应受到审判。对于日本侵略军而言,大多数战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但仍不乏漏网之鱼,如:跟蒋介石、何应钦、汤恩伯等人有密切关系的日本派遣军驻中国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等人,却在蒋介石等人的庇护下继续逍遥法外。而对于依附于日本侵略军的伪军而言,大多数战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抢占地盘,发动国共内战,对伪军采取了招降纳叛的政策。除巨奸周佛海、陈公博等人外,有实力的伪军大都被国民政府所改编,惩罚伪军战犯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既有意义,也有遗憾。意义是全民抗战所取得的,而遗憾则是国共内战而导致的。中华民族应该团结一致,避免历史上遗憾的重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10980f6c85ec3a87c2c5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