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效应之,踢猫效应2003 文档

2023-01-05 19:2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学效应之,踢猫效应2003 文档》,欢迎阅读!
效应,心理学,文档,2003



理学效应之,踢猫效应 2017-01-18 好书

在心理学上,关于“踢猫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有一次,他在家看报太入迷以致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

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顿。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踢猫效应,也被称为踢猫理论,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过程,即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

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踢猫效应的核心提示是人情绪会随环境和其他外在因素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当不好的事情使自己情绪变坏时,要在潜意识中控制自我的情绪,不要将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让他人产生和你一样的不良感觉。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会同时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当他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如何防止踢猫效应呢?

控制情绪

情绪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当然也就有好情绪和坏情绪之分。所以造成情绪感染的效果也就有了正面和负面一说。同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心态。良好的情绪会让人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因此也就会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而厌烦、压抑、忧伤、愤怒的消极情绪则会造成紧张、烦恼甚至是充满敌意的气氛。而这样的坏情绪又会直接影响和波及到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也极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像扔进平静湖面的小石头,涟漪一波一波地扩散,就将情绪污染传播给了社会。




人是一种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那不防通过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在遇到事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而就在这转念一想的同时,也许就会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并会为对方寻找一个可能的理由,及时的和对方做一个换位思考,时也就会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对不良情绪就适时的做了一个很好的疏导和化解,同时也就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知错能改

人能接受批评,就能从善如流,少犯错误;如果善听批评,就能做到虚怀若谷,工作、学习、生活中就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若听不进批评,一听到批评的意见就生气,或者暴跳如雷,刚愎自用,固执错误,这样的人,早晚要摔跟头。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应该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虽然让我们一时生气,但只要我们能冷静下来思考,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批评中受益前进。生活中有人批评,是一个人的福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2e988b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