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刘方平阅读答案解读,月夜文章赏析

2022-11-27 10:1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月夜刘方平阅读答案解读,月夜文章赏析》,欢迎阅读!
月夜,方平,赏析,解读,答案



月夜刘方平阅读答案解读,月夜文章赏析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10.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写景状物,简析这一手法的运用效果。6分)

10.答案:拟人手法(2分),诗人从静谧夜色的虫鸣中感知到了春的气息,然而,却不直写自己对春之将至的欢愉,而借春虫表达寒去春来的情致,形成的拟人手法巧妙而清新地表达了诗人捕捉春的气息的灵敏和流露出的欣喜之情(4分)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3)这首诗的语言一直被后人所称道,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 4)有人认为这首词胜在后两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3)语言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独具一格。

4诗的前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在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后两句使得全诗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意对即可)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2)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 (1)仰望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

(2)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朦胧的月光斜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的对比更衬托出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星和南斗星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小虫首先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春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此诗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2分)

2)请给诗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写一段简要的赏析文字。2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月夜、人家、星星、虫声、绿色的窗纱等景物。烘托月夜的寂静。 2)在更深人静、夜寒袭人之时,诗人忽然感受到春天温暖的气息,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透露出春意,令人欣悦。这两句诗是诗人全身心去体察大自然,展现出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独特的审美视角,饱含了对乡村生活的一片深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82dfb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