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赏析

2022-07-16 19: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赏析》,欢迎阅读!
林清玄,赏析,散文

林清玄散文赏析

林清玄散文赏析

读林清玄的一些美文,常让人不忍释卷,读之兴至,随手在书眉页角草草“批上一语”,当再次翻阅时,更觉妙趣横生,如弦之余韵,不绝于耳,故连缀一篇斑驳的文字,以为和弦之音,是为题。 ——题记

整理书柜目触到《林清玄散文》时,忍不住取下来翻了翻。没想这一翻,却从中掉下一页纸来。纸页就象一只粉蝶,仿佛要带着我的思绪飞回那远年往事中。

这是一页三十二K大小,略微发黄的白色无行信笺,信笺背面上有炭素笔书写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正是现在这篇的这个题记。

读完之后,知这是当时读书时想写一篇读书札记时随手纪下的,没想这篇札纪至今五年了都没有写成。再翻看这本散文集时,书眉页角果然有草草的一些句子,时间是二00三年五月至六月间。现重读仍觉有味,故按先后顺序逐一录此,隧为此文。 1

少年不是无知。

当生活之小舟从江湖驶入思想的汪洋大海时,那时才觉得自已真正无知。 那时,人生的太阳已开始西沉…… (读《少年游》) 2

当一个人心中有爱的时候,仿佛世界上充满了爱。其实,这是少年时代亦或青年时代的激情;当一个人步入不惑或是人到中年,亦能保持如此心境,当是人生之大幸!

缺憾是爱情的动力,缺憾(不完美)也是美的,只不过需要换一个角度去凝视,换一种心情去打磨一个平和的心态……当你发现爱情趋于完美时,距离坟墓也就不远了。

读多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亦一样;当一个人喋喋不休地向另一个人诉说自己的情感时,就象打开瓶盖的酒搁久了,便会失去酒的醇厚和香味。 (读《暖暖的歌》) 3

学会欣赏比学会生活更重要。 (读《旅店》) 4

十岁前的往事,十年后的伤痛。 夜夜举杯无措,谁肯与君对饮? (读《生平一瓣香》) 5

只有长久地离开故乡的人,才真正识得乡愁,懂得乡愁。 问世间乡愁究竟是何物?竟让许多人一生难以割舍! (读《月光下的喇叭手》) 6

近来一人独处时,愈来愈想喝酒,常独自举杯:或狂饮、或浅酌,或醒或醉。 用心情下酒,一样能喝出一种境界来。 (读《温一壶月光下酒》)


7

丰收的沉重,竟然如此让人喘不过气来。 农民的辛酸至此,还有什么言语能够表述? (读《箩筐》) 8

当我闭上眼睛,或拉熄灯时,感到了生活不在逼仄,感到心灵的空间舒展无限……思想竟然是那么活跃,意象纷纭,激情汹涌。

仔细一想,这也是逃避现实的情愫之一种吧! (读《光之四书》 9

世界上什么是永恒的呢?也许没有什么永恒,只有“历史”存在。 宇宙中,又有那些永恒的呢?是星子吗? (读《星落尼罗河》) 10

文明人类最大的失败就是对作物的所谓改良:产量不断攀升,品质不断下降。 (读《味之素》) 11

读到此处,我不禁喷然大笑—— 之余,又想起一句词语:肝胆相照。 生活之况味,莫过于此。 做人的滋味莫过于此。

做人如果做出了自已的味道,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成功?

做个一流的食客并不容易,但自已动手烧一两个自已喜欢的`菜也是食之一种乐趣。 (读《食家笔记》) 12

清欢看来只有在自已的心灵里头去寻觅了。那是一爿不为世俗所改造的安恬之境。 (读《清欢》) 13

读这篇文字时,我深深地感到内心的歉疚,并不由自主想忏悔……

最伟大的智慧就在身边的事物中,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悟”;最经典的真理出于平凡人们的一言一行,只是我们不以为然(由于没有华美的包装,对之漠然视之),忘记了“咀嚼”。 用感恩的心“入世”,故此常常被生活感动、被生命打动! (读《期待父亲的笑》) 14

人来到世间,少有人能谁逃脱功名、跳出功利两字,无论你是善也罢、恶也罢。 功利二字,真是人生的大悲劫! (读《放生鸟》) 15

当一个人心情平静如水时,这弘水就是一面镜子,可以投影出自已生命的得失;这时是理智、理性的。当一个人心情波澜起伏时,情感的堤岸就有溃塌的可能;如暗流潜长,泥沙俱下,失去生命的清纯本色。

坚挺是一种品质,柔软也是一种品种。


坚挺宜于生存的残酷,柔软宜于心灵的安居。

当一个人的思想柔软如翅羽,生命才会飞翔,灵魂才至为自由。

老了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可谓是生存的一种哲学,用现代语言来说是一种唯物的辨证。

世间,本来就无所谓绝对的坚或柔。它或它,只在于我们灵魂的感知。 (读《清净之莲》) 16

战胜自已就是战胜自已的欲望,以及世俗的功利;还要忍受孤独、寂寞、甚至屈辱;还要经受红尘之中声色风月的引诱。

只有如此,才不会放弃操守,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读《木炭与沉香》)

《林清玄散文》这本选集中的文字,大多是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在这本集子的序言《书写文化和文化书写》中,楼肇明先生如是说:“林清玄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多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刚过不惑之年已有四十余部作品面世了。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二三本以上书……”。

这本集子是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本,是我于九八年在黄渚朋友的书屋购得的。其实在这三年前,也即一九九一年,我在县城新华书店就购买过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一套六册(可惜这套书不在手边,不能一一开列书目),《林清玄散文》这本选集中,就收入了“菩提系列散文”其中多篇。可以说,对林清玄的散文,我是由陌生到喜欢,有一段时间竟然爱不释手。在记下上面这些文字时,也算不清是重读第几遍了。

最后,我想录一段林清玄这本集子中《生命的化妆》中他引用的化妆师的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写作态度。在与化妆师说到化妆师最高境界是无妆是,化妆师说了这样一席话:“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其实,在读林清玄的散文时,我就有这种感觉。读他的《温一壶月光不酒》是这感觉,读《白雪少年》、《金色印象》也是这感觉,读《佛鼓》、《光之四书》、《法圆师妹》、《三生石上旧精灵》、《吾心似秋月》等诸多篇什,还是这种感觉。

林清玄不是伟大的,却是独特的。读着林清玄的散文中,真的会给人一种宁静,清凉的感觉。这,就是我喜欢读他的散文的原因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9c9a69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