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戏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05-06 13: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戏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欢迎阅读!
里来,戏曲,哪里,经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典戏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作者:阿彬

来源:《上海戏剧》2015年第06

看完方亚芬和吴凤花的袁范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年头能看一出各方面都正常的越剧真是太不容易了。

《梁祝》一剧,可以说与越剧一同成长,也见证了越剧的成长。袁范电影版《梁祝》是其中的里程碑作品,也是该剧最终定型前的过渡作品,保留了很多四工腔时期的质朴气息。此次全本复排,风格俏丽许多,删除了如英台说服父亲出门读书、逼嫁等过场戏,加入著名的英台哭灵等段落,节奏略有些赶,情节合理性略逊于电影版和范傅版,但于保留经典的完整性上已属不易。吴凤花在唱念做工上有意克制个人特色而更还原宗师风貌,方亚芬自楼台会后渐入佳境,送兄哭灵堪称出色。即使配合仍显生疏,配角班底偏弱,也不足以影响整体观感。 如果要问当今越剧舞台上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剧种发展的角度,自然是好的新戏和好的新人。然而,这个要求目前看来显然过高。那么退而求其次,恐怕还是名家演经典名剧。 不妨将经典戏和新编戏、名家和青年演员做个排列组合,市场受欢迎程度想必是名家+典戏>名家+新编戏>青年演员+经典戏>青年演员+新编戏。以上海越剧院为例,除《孟丽君》等少数几出熟戏外,名家基本都在演新编戏,经典戏基本都是青年演员在演。新编戏再观众依然会看,因为看角儿的其他途径太少;经典戏品质保证,青年演员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粉丝团,但唱演水准较之名家毕竟存在差距。于是,当名家出演经典名剧时,长期饥渴导致的火爆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海越剧院的近十年来的经典复排一直徘徊在打破重建和修旧如旧之间,前者有销声匿迹05章陈版《梁祝》、07郑王版《追鱼》,以及近期令人扼腕的《铜雀台》和褒贬参半的《风雪渔樵记》;后者有现在仍时有演出的《西厢记》和《西园记》。据报道,此次袁范《梁祝》复排,两种意见也曾争执不下,最终在礼敬大师的创作前提下才决定修旧如旧。我不禁感叹还好礼敬大师最终占了上风,使我有幸能看到这样一出虽不完美但至少妥帖的现场演出。

打破重建是剧种发展所必需的,许多老戏,便是在一次次打破重建中逐步完善丰满,许多传统故事的翻案文章,也是在一次次打破重建中提升思想和格调,构成了越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真善美。《梁祝》便是其中一例。但这既要有能力,又要有时间。尤其面对千锤百炼的经典,很难突破,修旧如旧诚为明智之举。盲目打破重建与盲目创新同样不可取。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曾说过,他最讨厌学生在作文中写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如何,你有何德何能,有资格说古人尚且如此?推及越剧,首先要写得出好的作品,才有资格对经典说三道四。看到经典被篡改,观众的心痛程度甚至超过看一部失败的新编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ddcb5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