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讲如何减负

2022-04-19 04:2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经济学角度讲如何减负》,欢迎阅读!
减负,经济学,角度,如何

经济学角度讲如何减负?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作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过了就不一定好:米饭要吃,蔬菜水果鱼肉也要吃;语文课要上,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一门都不能少„„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资源总是有限的,然而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决定我们不能将资源都投到某一个方面,只有做到每一份投入的边际效益均为零的时候,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用课程学习时间安排来比如的话,就是随着在某门课程上时间投入的增加,其效益会逐渐下降,如果说第五个10小时的学习,可能将成绩从80分提高到85分的话,那么第六个10小时的学习,可能要想将学习成绩从85提高到88分都很难,所以为了提高各门课程的总成绩,我们不能只学习这一门课程,而必须理论上确保分配到每门课程中的最后1小时的效益完全相同,即不存在将这1小时从某门课程挪到另外一门课程上效果会更好。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资源安排并不总是那么完全合理,比如目前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按道理,我们是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平衡发展,除了学习知识,还要长身体,结交朋友,融入社会,但现实却是,我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天到黑坐在课桌前,听讲就是做作业、考试,不能象前面说的那样,在学习、锻炼、参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平衡,实现本阶段的人生效益最大化,自然就是一句空话。

当然,我们国家的很多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并呼吁要给学生减负,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锻炼身体,从事社会实践,然而现状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原因我想肯定是多方面的,不一定全部能够用经济学来分析,但这不能说用经济学来进行分析,是毫无用处的。

目前,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主要是直接投向供方,即学校,那么在教育领域,真正接受教育的家庭与学校之间就构不成真正的“买卖关系”接受教育的家庭也就不具备跟学校“讨价还价”的资本,处于某种弱势地位;同时,国家成了学校教育产品的“付单人”,学校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尽量满足他的各种需求,但国家又不是真正接受教育的人,不可能将我们上面所讲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应用到每一个学生那里,只可能以某一种标准的“验收方式”即类似于升学率、重点率、考试成绩等来检验学校;最后,我们知道,要实现这些指标,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要求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也是很重要的。结果,自然是学生被当成了更好的实现国家考核指标的投入品。

更严重的是,公地悲剧还会在这里发挥进一步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不可能仅仅是某一科老师的“私有品”。尽管某科老师(如语文老师)认为学生却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学习效率可能更高,然而,如果其他老师不肯跟他一起行动,有可能称其单方面减负之机,增加其科目的学习时间,么结果他这种举动不但不可能帮学生减负,还降低了他所带科目的成绩,降低学校和社会对他的评价。

以上分析,很明显,国家对学校的直接投入,是不利于学生减负的。从伦理的角度讲,每一

个未成年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九年义务制教育是对这种权利的一个有利保障,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减少甚至停止国家对学校的直接投入,并不表明国家不能对教育不需要投入。相反,作为学生的我,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不过可以将这个钱直接以“教


育卷”的方式分到每一个适龄学生手上,让他们拿着这个自由选择学校,甚至选择老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接受教育

将国家直接投入到学校的钱分发到学生手上,实际上就等于将原来国家与学校之间的“买卖”变成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买卖”,在此情况下,作为供方的学校,其“经营”目标就必须从满足国家教育部门设定的指标变成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正如我们上面所谈到的,学生的需求必然是一个在学习、锻炼、社会实践各方面相互平衡的需求。

所谓减负,我相信其最终目标不可能是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不学生,而就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平衡发展的减负。这就要求我们国家改变教育投入的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e41cc3bb4cf7ec4afed0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