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虫、

2022-03-29 17:4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今之“虫、》,欢迎阅读!
古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今之虫、䖵、蟲

作者:骆静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5

要:在汉字中,有很多茂文字,例如人、从、众木、林、森虫、 、蟲等。这里我们分析比较特殊的一组:虫、 、蟲虫、 、蟲从古至今在意义上及其之间的关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古今两个时期的虫、 、蟲的意义阐释,浅析它们之间的变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虫; ;蟲

作者简介:骆静(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字比较。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2 一、古之虫、 、蟲

《说文解字》: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毛、或鸁、或介、或鳞,以虫为象。凡虫之属皆从虫。許偉切。”[1]而《说文》又用来解,二者互证,可见二者为一物。《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2] 郭璞注:身广三寸,头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种蛇,名为蝮虺。”[3] 在甲骨文中,为一字,罗振玉对此字形的解读是卜辞诸字皆象博首宛身之状。”[4] 罗振玉:案它与虫殆为一字,后人误析为二,又并二字为蛇,尤重复无理,许书与虫部外别立它部,不免沿其误矣。”[5] 张政烺:它的本义是蛇,象形。”[6] 可见,的本义就是蛇。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的义项增加,《甲骨文字诂林》:“‘虽同源,但说文字已别为一义。或行或飞、或毛或鸁、或介或鳞,不必为蛇。”[7] 《说文》原本中并无或飞,按段玉裁在下增或飞。这里说的虫字已别为一义……不必为蛇是就其作为部首字而言的,作为偏旁的时候,基本就不是其本义了。徐灝曰:虫本小蛇之名,引申而为百蟲之偏旁。”[8]若还就其本义去理解其部中字就会出现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正如王筠《释例》中所云:若虫专是蝮,则部中字岂蝮类乎?”[9] 那么这个别为一义为何义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为象也。从虫之字,多左形右聲,左皆用虫為象形也。”[10] 也就是说,《说文》部下的字都是以之形为象形。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虫者,为动物之通名,故或行、或飞、或毛、或裸、或介、或鳞,皆为象。”[11] 是动物的通称,可包括行、飞、毛、裸、介、鳞在内的各个种类的动物,所以部下的动物字皆以为象形。这也就是《甲骨文字诂林》中说的别为一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ebc05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