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呀》教案

2024-03-28 17:2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这是我呀》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这是

《这是我呀》教案

教学目标:

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本课在情意领域上,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能够通过自己、做自己、雕自己提高自信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运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难点:初步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生活媒材进行恰当的表现。实现情趣化、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掌握一定的手工制作方法;能够尝试性地运 用立体手法创造性塑造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师:范作、测量工具、小镜子、照相机、制作工具及材料等。 生:制作工具及材料、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发现自己。

教师可在班级向同学们描述一个特征鲜明的学生形象,让大家猜,这位同学自然地发现“这就是我呀”

二、出示课题,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魅力”所在(特征),可与同学交流观察结果,互相提出看法。

三、探讨比例,学会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实验性的“比例游戏活动”,可把头作为身高的比例单位,把眼作为面部的比例单位,同学之间进行测量,并写出活动报告(强调安全教育。在掌握比例关系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的特征和比例,运用画笔进行大胆的表现,并尝试性地运用各种绘画表现方法。

四、作画过程,互评互进。


引导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结合同组的同学的意见,完善画面的形象。建议学生给自己重新设计发式和服饰。同学之间的互评,不够使每位同学更准确地表达特征,情趣更浓厚。

五、课后拓展,初步感知。

教师可让学生把描绘自己形象的画面放在面前,进行趣味性评价。让学生课后收集制作材料和观察自己的照片、录像等来发现自己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展示作品。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备的制作材料放好。欣赏几幅有特色的情趣作品,给予学生启发。 二、启发想象,学会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材料才能使画面有立体效果?学生答出运用手工制作方法和运用纸、布等材料制作。

三、欣赏范作,探究学法。

教师出示几件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看、摸、拆、拼、想等探究性学习,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并能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设计“我”的形象。

四、合作探究,个性制作。

同组之间互相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制作爱好,初步确定制作方案。学生进行制作,同组同学之间互提建议,特别是形象特征上和情趣上给予帮助。

五、开展游戏,情趣评价。

在学生制作好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制作好的作品放在面前,同学之间进行“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提倡情趣性评价方式,指出作品的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以便改善。

六、课后拓展,触摸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观察并能够触摸自己的头、面、身体等,初步感受自我形体结构的立体感,并准备制作塑型材料。

第三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出示几件有代表性的情趣化人物雕塑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形象特征、制作材料、形态情趣等,并让学生摸一摸,增强学生对立体作品的感知。

二、讲授方法,尝试制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ff387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