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

2023-04-22 13: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曲式分析》,欢迎阅读!
曲式,分析

1.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2.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3.体现一段音乐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即为主题,也就是主导乐思。通常为一个乐句或一个月段。主题的构成可以是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对比材料的。一首乐曲中主题的数量可多可少。4.。主要主题常常出现在曲式的重要位置,起始部分,结束部分,连接部分。出现次数可能较多。 5.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性的结构单位是乐段。 6.曲式的基本部分有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

7.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情况,称为调性布局。公式:T——D——S——T

8.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可长可短,较长的补充可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结尾段落。常见的扩充是通过阻碍终止的和声手法来造成的。 9.曲式发展的基本节奏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10.三部性原则:包含对立统一的辩证因素。核心原则为再现,也成为再现原则。ABA呈示对比再现(三句)。典型曲式:单三部曲式和三部曲式。 12.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主题,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AA1A2A3A4 13.回旋节奏:ABACAA为叠部,BC为插部)

14.音乐的陈述类型,分为稳定(呈示型和结束型)与非稳定(展开型和过渡型) 15.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单一部曲式。Aa+a

有内容互不相同,即对比有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为单二部曲式。 有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段落,组合成的为单三部曲式 16.乐段——乐句——乐节——乐汇——动机

乐汇是乐段中最低等级的结构成分,动机是乐曲的主题核心。

17.动机的三个要素:音调,节奏,和声。动机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强拍的强音。 18.单一部曲式分类:句数(偶数:方整乐段,奇数:非方整乐段);小节数;

材料不同(平行对比;和声功能调性(结束在T为收拢型,在S/D上的为开放性);陈述类型(呈示性:稳定,中间型:不稳定);根据段数(复乐段、三重乐段,同头异尾)

19.划分乐句:歌词、时值长短(休止符)、连线、和声功能(转调)、旋律起伏、表情记号、节奏音型,重复乐句,半终止或终止,乐思的相对完整性,乐句偶数句。 39标有“回旋曲”Rondo)名称的乐曲并不一定用回旋曲式写成。

20.复乐段(仍为一段式曲式)常见为二重复乐段,次级结构为单乐段,内容是重复的, 单乐段联合组成的结构关系,必须是平行重复的关系。对比的复乐段时不能成立的。同头异尾。(平行乐段:同头异尾,两句内)平行乐段:Aa a)复乐段:Aa bAa b 21.三重复乐段:马斯卡尼:《你知道吗?好妈妈》选自《乡村骑士》 并列单二部曲式:卡普阿《玛丽亚!玛丽!Aa+a Bb+b

对比主题再现单三部曲式贝多芬:《我爱你》A-B-A《唱支山歌给党听》《洪湖水,浪打浪》

22.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乐段结束的和声终止:结束在T为收拢型,在S/D上的为开放性,此外还有侵入终止(段落之间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 一段的结尾也是二段的开头)

23.乐段的各种和声终止,是乐段的和声、调性结构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特征。 乐段的反复部影响其基本结构性质,不产生新的曲式。

24.二分性上下呼应乐段:一段乐曲必须分为上下两段,且单一乐段即a a’而非a ba结束在Da结束在T

25单二部曲式:单一主题单二部曲式;并列单二;单一主题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主题再现单二部曲式。呈示段(典型为平行乐段,同头异尾)和后段(引入新材料B

26单二部曲式对比产生:主体材料的变换;和声、调性的对置;织体和声变化:和弦、琶音、分解和弦(T-S-D-T\\S-T;体裁的不同;速度和节拍的改换。27单二部曲式图:并列单二:Aa+aB(b+b) (无再现) 再现二段式:Aa+aBb+aB中出现A的内容即位再现,重复内容要放到最后。 28单三部曲式:呈示段、中段、再现段。对比主题再现单三A-B-A

并列单三:A B C;单一主题再现单三:AA、-A ;综合再现 29 Tempo 回原速再现段标记(单三捕曲式中)Trio(三声中部)coda尾声 30综合性中断并非三段式的典型类型,因而并不多见,(先出现新材料后旧材料) 31再现部分出现情况:完全再现或静止再现《摇篮曲》;减缩再现:《黄水谣》

动力性再现也成变化再现(一边再现一边加入展开性动力性因素(不稳定节奏、和声的变化、织体加厚、力度加强等)导致结构扩充) 综合在线:再现A的材料时也综合再现B或引子等其他部位的材料《葬礼进行曲》

32变化的再现段最常见的手法是变奏。变奏有:曲调装饰加花或简化;改变旋律的调式,改变和声的配置,改变织体或配器写法,增添复调声部及综合中段材料等。 33作为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连接从属部分,在对比主题再现单三部曲式(并置型三段式)中较常见,在单一主题(引申型三段式)中较少见。34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区别:1单三部运用三部性原则和并列原则;复三部曲式只用三部性原则;2单三部曲式整体是一个乐段,复三部曲式至少一个部分大于乐段。 35三部曲式图示:A首部(二段式或三段式)B中部(二段式或三段式;或展开性段落;偶尔为乐段)A再现部(首部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36呈示型中部三声中部特点:结构相当完整可单独做曲演奏;调性与和声比较稳定;稳定型音乐陈述。 展开型中部也叫插部:结构不独立不可单独成曲;调性和声


呈动力性和开放性形态;陈述不稳定。集合型中部:规模很大,包容两个或以上连接在一起的并列中部。 37回头过渡:三部曲式中的连接,以出现在中部回返再现部之间为多见; 假再现:不是原调;结构散不完整;在正式再现之前出现。

38变奏分类: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严格变奏);自由变奏(性格变奏) 固定低音变奏最初出现于欧洲17世纪(巴洛克)并在以后得到广泛使用。 最为常见的为“帕萨卡丽亚”舞曲和“恰空”舞曲。

40古典乐派(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的成熟时期、回旋曲式形成了典型的结构样式和特点。全曲通常只包含五个部分;各部分篇幅扩大,结构级别提高,由原来的乐段变成二段式、三段式或复杂的乐段;整体上具有连锁三部式关系的特征;普遍引入连接部分,出现尾声,加强了各部分的联系和全曲的统一性;叠部在现时经常有所变化从属部分,或缩减或扩大带有变奏的处理;提高了插部对比性及自身的不稳定程度,极大的增强了整个音乐发展的动力。 41奏鸣曲式图: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材料: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展开呈示部的材料或引进新材料;同呈 调性:主调 副调 一系列自由选择调性 主调 主调

再现部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主部与副部在调性上得到统一,副部服从主调“调性服从”,从而体现出全曲调性布局中调性矛盾得到解决的运动过程。 42回旋奏鸣曲式:呈示部 展开部或中央插部 再现部 主部A副部B主部A C 主部A副部B主部A

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差别在呈示部本身中带主部主题再现的必是回旋奏鸣曲式,否则就是一般的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月回旋曲式的差别在再现部,再现部中有调性服从在主调的副部出现,为回旋奏鸣曲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005be919e8b8f67c1cb9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