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共筑中国梦

2022-03-20 21:14: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承好家风 共筑中国梦》,欢迎阅读!
家风,中国,传承

传承好家风,共筑中国梦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家风的形成,与家庭贫富无关,与父母文化水平无关,乃是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因此,我们要传承好家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忘记了家教,败坏了家风。有人注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视了德行和艰苦创业、勤俭持家教育,而我们身边就不乏这种人,为了不让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童年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占得满满当当而忽略了对子女德育教育最后小孩大脑得到了开发,而做人处事趾高气扬、目无尊长;有人只注重为子孙留下物质遗产,不惜为此忙碌一生,让子孙坐享其成,却使丧失其自立于世的生存能力,扼杀其自强不息的竞争意识;有些人忽视对子女的正确引导,视子女为“小皇帝”、“小公主”,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各种腐朽思想引入家教,贻误毒害子孙;还有人注重私有观念,忽视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导致令人触目惊心的严重后果。 古有孟母三迁体现出求知向上向善的志向,孔鲤过庭展现出尊师重道之心,岳母刺字体现出精忠报国之情,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祖孙三代被后人誉为“三世忠贞”;包拯要求后代不贪赃枉法,不违其志,


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苦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教育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如今,面对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竟成了个问题,使我不得不感叹是现在老人变坏了还是国人变得更加冷漠了?面对校园暴力,合伙欺负一个人却让施暴者恣意妄为?面对困难求助,是多一人旁观还是多一份帮助?然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更多的正能量,需要每个人传承中华民族古有的良好家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徐向前元帅曾写:“我们这些人迟早要离人世的,如果不把后代教育好,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就会付之东流”。老舍在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在女儿出嫁后,给她写了一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父亲的祝寿信中说:“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老一辈都很重视家教家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开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灵魂代代相传。每年


3月是学雷锋月,每年学雷锋活动浩浩荡荡,不乏学雷锋的人,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每个人拥有一颗学雷锋的心。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无疑不是家庭教育缺失,家风的败坏。

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私欲的无形“防火墙”。当今,我们应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优良家风,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身体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7cca9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