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村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2-05-05 02: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村夜》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
白居易,答案,训练,阅读

白居易《村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白居易《村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阅读训练】 一、

(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3) (2)关于这首诗的感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这首诗先后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二、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三、

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

寓情于景。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示例二: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1)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1) 二、

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三、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


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e5a6b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