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社会语言学视角》评介

2022-04-15 11: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场—社会语言学视角》评介》,欢迎阅读!
评介,语言学,视角,立场,社会

立场--社会语言学视角评介



Alexandra Jaffe (ed.), Stanc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xford Studies in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vii+261.

21世纪初期,语言学及相关学科领域里的研究者对“立场”(stance)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体上看,以往研究主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等角度研究立场,着眼于识别立场的词汇语法实现形式,及按语义对其进行归纳描述。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立场与各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Alexandra Jaffe的新作《立场---社会语言学视角》(Stanc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体现了这一新趋势,是其中的代表作。 1 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为概论,作者首先指出立场表达的普遍性,介绍了立场表达的研究背景及本书的研究目标,作者回顾立场表达研究的相关文献,着重介绍立场表达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第二章的作者从语篇分析法和修辞角度分析了一美籍非裔政治家在不同语境下产出的多种口语和书面语语料,指出说话者持续连贯的立场植根于其身份,角色及特定的意识形态。 在第三章,作者以尼日利亚传教士和伦敦教会之间的通信为语料,集中考察对传教士泰勒先生的过失双方采取的立场。文章标题直指分析的核心个体能动性的局限。作者对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立场可以是被赋予的,而非说话者主动采取的”70。作者因此指出,过分强调立场表达中的说话者意向性和能动性会隐藏说话者将立场强加于他人的方式,即立场并非由说话者主观选择,而由说话者所处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结构决定。 第四章,作者Janet McIntosh探究了白肯尼亚人访谈中第一人称索引性的多样性。作者采用戈夫曼提出的“立足点”和“参与者角色”两个概念展示了受访者对超自然力量的矛盾态度。一方面,他们倾向于选择理性价值观和独立身份,而另一方面,其本体论立场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说话者立场的矛盾性反映出剧变下社会混乱的深层状态。

第五章,作者对玛雅方言的使用者作了民族志研究。研究强调戈夫曼提出的当事人一概念在考察道德反讽这类话语中的重要性。Shoaps对反讽细致入微的讨论对在英美语境下研究反讽具有重要启示,不仅在方言中,即便从总体而言,对反讽的解释也不应从意图,而应该从索引性出发113)。

第六章,作者探讨了双语教学中教师的立场表达如何根据权力和合法性定位教学中所使用的两种语言,并将教师自己对权威和语言水平的立场赋予学生。作者证明,在存在配对或分级角色的制度化语境下,个体在表达立场的同时也将立场赋予了他人。

第七章,作者考探讨立场、风格和身份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墨西哥青少年侨民及当代媒体广告内的自然对话,作者展示了俚语的多重立场索引性是如何在互动中被说话者用以联合听话者,并建立个体性别风格的。她强调,正是立场建立了特定语言形式和社会身份之间的索引关系,由于风格是社会身份的重要部分,所以立场是建立风格,进而建构社会身份的主要话语机制。

第八章,作者更加明确地指出了立场和风格的联系,并尝试用立场来解释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体的模式。通过对维吉尼亚、匹兹堡及悉尼三地特定群体所产出的语言数据进行分析,作者论证了立场能催生具有社会意义的变体模式。作者指出,任何针对语言变体的解释应该“超越对相关模式的简单复述”190。此研究可以说体现了在语言变体分析中,风格和身



1


份研究在方法上取得的显著进步。

第九章,作者分析了精英立场是如何用话语建构起来的,语料由英国主流报刊的游记文本组成,语料分析侧重于展示游记文本中多种制造社会差异的立场表达策略。作者揭示了这些文本如何将作者和读者定位为真实的或假想的消费者,并指出这些过程对建立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等级带来的启示。

在最后一章,Coupland & Coupland就“体重和健康”这一话题分别考察了两组数据,一组数据是由政策文本和女性生活杂志组成的书面语语料库,另一组是由医生和老年病人的对话组成的口语语料库。分析揭示了作者和医生是如何通过采取权威性或话语性立场把立场强加于话语的受众身上的。文章同时强调了语言立场表达和标准化的社会道德秩序之间的联系。 2.简评

综观全书,该书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 丰富多样的自然语料

以往立场研究主要针对书面语语料,尤其集中于考察书面学术语篇的立场表达(如

Charles 2004Vold 2006)来源单一,影响了研究的适用性及外部效度。相比之下,

本书在语料选择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同时涵盖了书面语和口语语料。本书主要针对口语语料,如第四章,作者考察了白肯尼亚人对非洲黑人巫术的口头表述。书中也有部分章节专门考察书面语语料,如在第三章和第九章,作者分别考察了书信和游记书面文本中的立场表达。还有部分章节同时涉及书面和口语语料,如第二章,作者同时收集了同一对象在不同语境下产出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语料;而第十章,作者分别考察了两组不同对象的语料,组为书面语语料,另一组为口语语料,双管齐下,有力论证了文章的观点。二,语料涵盖了多种体裁和多个话题,包括政治演讲、访谈、书信、自然对话、媒体广告、报刊游记等。语料来源及其体裁、话题的多样性提高了研究的外部效度,也增强了研究结果的适用性。三,绝大部分语料产生于自然语境下,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内部信度。 2. 研究方法新颖多元

如上文所述,过往立场研究语料来源单一,导致研究方法也大同小异。近年来,语言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及其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立场研究当中,立场研究的方法更新颖、多元,这一点在本书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语料库来考察立场成为近年立场研究的热点(Englebretson 2007a)。用语料库研究立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料库能帮助研究者考察词汇、短语或语法结构的频率,并深入探讨文本集合中某个即时语境下特定词语或短语的使用实例,进而对特定语境中具体立场实现形式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第九章是借用语料库来研究立场的范例。民族志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另一个亮点。第五章的作者采用该研究方法,深入到危地马拉高地考察当地的玛雅方言,收集一系列自然发生的言语事件,从随意会话到宗教仪式。除语料库,民族志外,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还包括语篇分析等。可以说,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对未来的立场研究和其他语言学研究课题具有重要启示。 3. 视角新颖,体现了立场研究的新方向

早期的立场研究始于Halliday1973)的功能学派,随后,Hunston & Thompson2000Martin & White (2005)等对评价以及立场作了进一步探讨。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独言类文本中立场的词汇和语法实现形式进行鉴别,并根据语义进行对其分类和描述。近期,言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及新方法,如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互动语言学、田野语言学、话语分析等,也开始介入到立场研究中来,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范围和视野。研究者的目光逐渐由考察说话者/作者独自表达立场转向关注在互动过程中多方说话者共同协商和建构立场,更强调立场的互动性及社会性(Wu 2004Englebretson 2007a。《立场---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出版正是体现了这一新动向。该书从立场出发,广泛讨论了社会语言学的多个重



2


要课题,深入探讨了立场与各社会变量,如身份建构、权力、等级、意识形态、社会现实、社会剧变、共有价值观等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立场研究的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然,书中也存在不足。一、编者未能对“立场”这一概念下一个统领全书的定义,导致本书在研究对象上缺乏连贯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外部信度。二、近期会话当中的立场表达和建构成为热点和趋势,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除传统的词汇语法实现形式外,会话语料所特有的立场实现形式,如序列位置等,遗憾的是,该书并未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三、跟以往的许多立场研究一样,本书过份关注语料和个案,导致在理论深度上尚有欠缺。 总体而言,本书以立场为出发点,采用了新颖多元的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了大量自然详实的语料,拓展了立场研究的范围和视野,同时加深了我们对社会语言学多个相关重要课题的理解。本书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对立场及其他语言学课题具有重要启示,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了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立场表达作为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普遍存在于不同语言当中,对立场表达进行跨文化或跨语言比较将对国内外语教学具有重要实践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Charles, M. 2004. The Authors Voice in Academic Writing with Reference to Theses

in Polit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D].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Englebretson,R.(eds.).2007a.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 [C].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 Englebretson,R.2007b.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An Introduction[A].In

Englebretson, R. (eds.)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 [C].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125. Halliday, M.A.K.1973.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M]. London:

Arnold. Hunston, S. & Thompson, G. (eds.). 2000.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J.R.& White, P.R.R.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Vold, Eva Thue, 2006. Epistemic Modality Markers in Research Articles: A

Cross-linguistic and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16, No. 1: 61-86. Wu,R.-J. 2004.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fae8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