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浪漫主义手法

2022-12-25 10: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窦娥冤浪漫主义手法》,欢迎阅读!
浪漫主义,手法,窦娥冤

从《窦娥冤》看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文章作者:张兴武 来源:语文报·高中版》20085645 2008-6-4 15:08:33



热点推荐:

冯为民: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李彬: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内涵探

唐建新:感受台湾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排



一、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窦娥冤》第三折中,丰富的想象主要体现在作者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

三桩誓愿超现实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作者的这种想象便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窦娥冤》第三折夸张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细节的无法考究上。刽子手说:“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注意,“半点”血都不曾落在地上,真是半点都没有吗?“半点”这个无法考究的夸张细节,深刻明晰地注释了窦娥的委实冤屈,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了窦娥的冤情。大胆的夸张使浪漫主义在这里没有丝毫的荒诞。 三、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窦娥冤》第三折中主人公极端鲜明的爱憎,便洋溢着强烈的抒情色彩。窦娥在杀气腾腾的气氛中身戴枷锁上场,唱出冤气冲天的怨恨。

她揭露人世间的不公:“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指责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这里的指天斥地,便是作者借窦娥之口,借窦娥的反抗精神,表达出自己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更是作者对封建法制秩序的否定。

窦娥在赴刑场过程中,请求绕道走后街而不走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为了


婆婆免遭拷打,窦娥屈招药死公公;窦娥临刑之际嘱托后事,悲痛至极,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泣,替婆婆设身处地考虑,一片孝心。这里的娓娓劝慰,表现的是窦娥的善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悲悯与同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12e256f78a6529657d53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