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崇明高三高考语文一模作文范文3篇

2022-06-16 21: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年上海崇明高三高考语文一模作文范文3篇》,欢迎阅读!
崇明,上海,范文,高三,作文

2022·上海崇明·一模) 当你使用计算器后,你的计算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当你使用导航工具后,你变得越来越不识路。而相反,你尝试自己计算、自己识路后,会发现相应的能力越来越强。 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普遍存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

不囿于物,不困于己

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发明后,人们开始逐渐放纵自己的计算能为;当导航诞世之后,路痴也变得越来越多。相反,当我们舍弃计算器减少用导航后,我们的计算能力、识路能力便越来越强。

但是,难道计算、识路能力减弱,科技进步的错吗?并不是。

诚然,科技的发展确实取代了一部分人类的能力,但人类能力的退化背后,却不能完全归咎于科技。人们依赖科技而致使自身能力退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应当是向适性作祟。当人们拥有了比动用自己的能力更省时省力的工具后,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断使用它,这是成本效益考量催生的结果。所以,即使眼前不是计算机,不是导航,不是现代科技,曾经作为原始人的我们也还是拾起了石器。

我们必须承认,科技创造的初衷是解放双手、解放生产力,是辅助人类生产生活,而至于这般结果,打消了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取代了生活中人的要素,却与科技这个被利用的要素无大关联。但问题确实已经存在,人们不断解构自己与能力间原本密切的关系,而又不见其建构更高一层的联系,这势必会导致着人类能力“瘫痪”,科技异化的人们施予污名,最终双方的历史皆止步于人类的惰性和顺从。

是故我认为:我们不应否定科技进步带来的积极推动,但也不应忽视自身由于过度依赖科技而造成的能力退化,而应当利用科技提高能力,建构能力发展科技,使“科技阴谋论”变成虚谈,使人类占据科技的支配地位。计算器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一次计算,倘若改变使用时机、它便成了人的验算工具;向导就不只是向导,它也可以成为识路失败后的补救。而当每一次测算结果都与正确答案无异、每一条道路你都熟记于心时,计算器和导航才真正成为了用以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剥削能力的“恶霸”。

不止对科技如此,对于所有工具大约都是这样。只有当自己的能力足以与工具并驾齐趋时,人类才有了绝对掌控权和发展权。人的进步有时是需要逼一逼的,但真到了夺走计算器和导航后才尝试自己计算、识路,那是否显得有些仓促与勉强呢?

与其以外物为理由遏制自己提升,倒不如借助外物主动发展。与其被外物支配,不如做外物的主人。与其被自己的卑劣打败,不如助长自己的卓越。

勿囿于物,勿困于已。

外物为辅,事在人为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各种新式技术层出不穷,无时无刻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与帮助。然而,人们对工具的使用似乎正趋于“过度依赖”从而弱化了自身能力。私以为,我们应学会以外物为辅,发展独立能力,方能提升自我,实现更远的目标。

诚然,外物的辅助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并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识。正是工业革命下机械的产生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方使更多人民获得赖以为生的生活必需品,也正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使世界文明得以沟通流动。恰如荀子所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了外物的辅助,人们方得以提升自我,达到更为高远的目标。

然而,在得到外物所给予的便利后,人们普遍扩大了外物于自身生活的比重,由合理利用逐渐趋于过度依赖。 现如今,多少人依赖于手机导航,却丧失了基本的识路能力,又有多少人在键盘和语音输入的“温床”中逐渐变得“提笔忘字”?

推究根本,人们对外物的过度依赖化趋向源于人性中始终存在的“向适性”。当面对完成同一件事的不同路径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向着抵抗力低的地方行走,因为这往往能使他们付出最为轻松的“低成本”获得“高回报”。而外物恰好正是滋生“向适性”带来的惰性与依赖的温床。前人的经验亦或是高效精确的科技产品,他们在为我们提升了效率的同时,亦能带来不亚于,甚至高于亲力亲为得到的结果。人们潜意识将其视为最优选择,从而形成了对其的依赖。



1


然则这种依赖所带来的“便利”之下,却是人身心各方面能力的停滞不前乃至退化。倘若沉溺于外物带来的美好中,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应有的独立能力。如此,假若某天突然陷入无物可依的境地,迎来的只能是无能为力的毁灭。同时,对外物的过度依赖也会产生危险的盲目信任,使自己成为羊群之中的羊。倘若外物有所纰漏,自己也随着不假思索地跳入深渊,岂不可悲?

外物诚然是辅助自身,提升自我、拓展认识的良好工具,但切忌过于依赖。要真正为自己带来裨益,关键仍在于“事在人为”。正如阅读一本书,只有亲自品读才能真正体悟其内涵,提升阅读能力,而不是仅凭他人的评论形成对此的潦草了解。只有以外物为辅,脚踏实地亲身践行,才能结合“物”与“我”,达到更高培养自身能力的境界。

外物为辅,事在人为,站在他物铺就的基础上,亲自向更高处攀登,真正地锻炼自我!

以合理之“技”促自身之“技”

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衍生出的各类通信、计算产品被广泛应用而弱化了我们的能力,人们正希冀回到自身实践中去。私以为,现代先进技术和自我能力培植同样不可或缺,应当求得两者交融共济。

人们本应适应性地以技术助于日常生活,但技术却正反作用于人类。以考试体系为喻,原本考试是为了检测知识,但学生却为了考试而研习知识。人们正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而改造自身,这和现代社会技术发展演变出的“异化”密不可分。拔苗造就的文化将是没有道德根基的文化,尼尔波兹曼道出了对技术反作用于人类的担忧。这种被动的技术改造弱化了人们的能力,在“异化”的漩涡中既没有突破式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陷入恶性循环。

同时,快节奏社会的思潮和时代趋势同为诱因。面对习于以技术应对事件的社会趋向和千帆竞发中以技术求省时的惯性,人们固然无法克服本能的“惰性”,自然难以跳脱以技术构建的体系,在“群体极化”中这种人性之惰更加以扩张,个体能力的增进和培植便无从谈起,这将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谬误。

因此,我们应摆脱技术之全然束缚,克服人性之惰,去寻求技术运用和自我实践以促能力之间的平衡。

首先,我们不应固于技术的异化而造成的个体盲目性,既要以技术、工具、先进手段的合理性为第一要义,也要保有一份理性之思。

其次,社会中省时省力、求快的趋势同样不可取。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对于人生要义的阐释提供给了我们努力摆脱社会标签化的情绪攻击,于静下心中求得人生深度的正解。

诚然值得考虑的是,小到计器的发明、导航工具,大到互联网络、远洋交通,这些技术、工具发挥的巨大作用从来不应被否定。我们应当将科技与自身能力增进相结合,以现代科技之先进求自身能力之进益。当然,运用科技之手段和技术本身应当是合理的,在了解具体情况前,置身事外的冷静思考和分析不失为一种选择。

于我而言,最好的状态应是“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既要用技术、工具等促进生活,又独立于技术的束缚外发展自身。面对现代社会发展,也许寻求技术与自我实践以促能力间的平衡,才是最上。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559a12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