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野望杜甫

2022-12-28 23: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野望杜甫》,欢迎阅读!
杜甫,唐诗

唐诗野望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可供多病,未涓埃请问圣朝。( 通在:唯)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译文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隔绝;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不好不历历?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不景气,真叫人苦不堪言想象。 注释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佩(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与(故城在理县崭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控球。三城为蜀边必须镇,吐蕃时相侵害,故驻军死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风尘:指安史之乱引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杜甫四弟:颖、观、益、占到。只杜占随其他入蜀,其他三弟都聚居各地。

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日:一作“自”。 品酒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下野望时所见到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防范吐蕃侵略,就是蜀地必须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带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者“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道因于“迟暮”之年。他感叹说道: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丝毫贡献,告慰“圣朝”,就是很美感羞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来“野望”的方式和深邃的担忧。“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浅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回“不景气”的困境。这就是结句本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跑“出来”南“郊”,纵目四“盼”。“ 南浦清江万里桥”就是将近盼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就是遥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带出成乱的感慨,由“万里桥”蓬勃发展出来蜀之意。这就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下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为由向外观测变为向内检视。尾联才表示由外向至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存有控纵自如之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8217b8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