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试题

2022-04-15 19:2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女性学试题》,欢迎阅读!
性学,试题



一、判断题

1女性学具有抽象性、多样性、跨学科性、批判性、本土性等学科特点。(×)P15

2、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妇女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

3、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妇女的发展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4、女性地位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而改变的。(√)P32

5、经济独立是女性人格独立的基础。()

6、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是女性参政的两种途径。31、女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P55

32、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不仅为生产关系所制约,也为生产力所制约;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也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

33、所谓男女平等就是指男性和女性是一样的,不存在差别,应该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女性。(×)P40

34、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正是由于生理差异而导致了两性地位的差别。(×)

35、性别刻板印象是长期以来男权文化的产物。()

36、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P147

7、女性进入国家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是获得政治权力的最高表现。(×)

8、在具体方式上,女性参政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两个方面。(√)P147

9权力参与是女性政治参与的最高层次。(×)P148 10、家务劳动社会化,是缓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11、家务劳动社会化,是缓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唯一途径。(×)

12、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家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13、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和行为都是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是无法改变的。(×)

14、社会性别主流化认为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P61

15、社会性别主流化认为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是单纯的妇女问题。(×)

16、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条件下,男女平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是相同的。(×)

17、推动女性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女性主义思潮。()

18、女性主义思潮是女性学产生的思想基础,西方三次妇女运动浪潮是女性学产生的社会基础。(√)P5-6

19、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就是政府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工作机构,是提高我国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

20、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政府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工作机构,是提高我国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

21、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社会性别的差异是可以改变的。()

22、女性学是在19世纪初兴起于英国的一门新兴学科。(×)P1

23、女性学产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P1

24、女性学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社会性别制度、社会性别关系和社会性别建构的研究。(×)P3

25、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性别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P3

26、男女两性之间并不存在智力差距。(√)P78 27、男女两性之间存在智力差距。(×)P78

28、性别社会化就是个人关于性别角色及其规范的学习和认同过程。(×)

29、男性一般具有勇敢、坚强、冷静、自信的男子汉品格,而女性则应具有温柔、贤惠、软弱、顺从的特征。(×)

30、男人应以事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



37、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主要表现在染色体、基因、性特征、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和性格等方面。(×)P74

38、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开始了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历史。(×)

39“四自”精神,是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P20

40、双性化性别气质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P7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性学:()

A.是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西方女权之一理论精华,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跨学科地研究女性的本质、生存状态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B.它包含女性自身、男性以及社会性别制度和与女性有关的所有议题。

C.是以性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强调的是对社会性别制度、社会性别关系和社会性别建构的研究。

D.是从人类两性的和谐统一的目标出发,用性别视角研究两性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所形成的角色、地位、作用等问题,并借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两性社会问题,如就业、教育、参政、婚姻家庭等问题。 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涵有:BCD

A.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它必将被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男女平等所代替。

B.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通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C.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D.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3、下列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解正确的有:BD

A.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B.是通过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所形成的男女两性在性别角色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别。 C.是后天习得的,无法改变。 D.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动态过程。 4、关于女性参政比例:()

A.妇女参政比例主要是指女性在国家立法机关(议会)中所占的比例。妇女参政比例是衡量女性参政水平的重要指标。

B.目前多数西方国家通过配额制来保证妇女的参政比例。

C.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所争取达到的妇女参政比例目标是30%1/3

D.在我国,各地方政府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地方人大代表女候选人比例为30% 5、下列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有:B A.是指争取男女平等的理论和社会运动。

B.它关注妇女的社会地位,追求男女地位的平等。




C.它力图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一切障碍。

D.女性主义就是女性学。 6、女性的政治参与:ABDP147

A.是指女性群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

B.广义的女性参政指女性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与参与,包括知政、议政、参政、执政。

C.狭义的女性参政指女性进入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掌握、行使政治权利,即女性的直接参政、女性从政。

D.女性的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是女性社会参与的高级层次。 7、学习女性学课程的意义有:()P19

A.帮助女性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关注自身的生存发展状况,唤醒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B.对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C.帮助女性协调自己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选择有利于女性生存与发展的生活方式。 D.对实现性别公正和构建社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8、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分:CP56

A.生理性别是人的生物属性,社会性别是人的社会属性。

B.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社会性别是后天习得的。

C.生理性别是由人的生物特征所决定的,社会性别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的。

D.生理性别不足以直接导致两性地位差别,社会性别导致两性社会角色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差别。 9、下列关于男女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有:AP40

A.是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地位和责任。

B.是妇女解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

C.是整个社会平等。

D.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条件下,男女平等的内容和要求都是相同的。 10、女性学的学科特点有:CP15

A.抽象性 B.多样性 C.跨学科性 D.批判性和本土性 11、关于女性参政比例:()

A.妇女参政比例主要是指女性在国家立法机关(议会)中所占的比例。妇女参政比例是衡量女性参政水平的重要指标。

B.目前多数西方国家通过配额制来保证妇女的参政比例。

C.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所争取达到的妇女参政比例目标是30%1/3

D.在我国,各地方政府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地方人大代表女候选人比例为30%

12劳动力市场入口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ABCDP139

A.公开以性别为由拒绝招用女性 B.提高女性录用标准 C.招用女性设附加条件 D.性骚扰 13、女性学产生的思想基础是:BP5 A.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B.女性主义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西方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妇女运动浪潮的时间分别是:ABDP6

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6070年代 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纪80年代以来 15、母系社会性别平等的表现有:ABCDP84

A.平等协作的两性分工模式 B.居制上实行“从母居”



C.妇女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 D.男女享有平等的发言权 16、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有:ACDP74 A.染色体、基因不同 B.性格不同 C.生理机能、身体形态不同 D.性特征不同

17、在大众传媒中,存在下列哪些对女性的消极影响(ABCDP117

A.贬低、物化女性 B.宣扬传统的性别角色 C.渲染女性弱者地位 D.过度强化女性外在形象 18、女性学的学科特点有:ABCDP15

A.批判性 B.跨学科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19“两种生产”理论是指:BP35

A.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 B.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C.有形生产和无形生产 D.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

20、影响性别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ABCDP58 A.家庭 B.学校 C.同伴 D.社会文化 21、女性就业的重要意义在于:ABDP124

A.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B.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C.有利于提高女性的家庭地位 D.有利于女性人生价值的实现

22、积极推进女性政治参与的措施有:ABCDP165 A.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 B.健全相关政策法律

C.提高女性自身综合素质 D.加强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三、论述题

1、性别刻板印象P58

2、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发展的影响 3、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影响P121 4、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消极影响P122

5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P139P144P224P226 6、女大学生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性别歧视P143 答:⑴发挥自身优势

①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女性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女性驾驭文字的能力,在语法、造句、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比男性更为出色。

②思维能力的优势。女性在对三维空间的认识能力上往往略逊于男性,但她们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密上却普遍具有优势。

③交际能力的优势。女性普遍具有和蔼可亲、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处境和困难的特点,在社会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能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④忍耐力的优势。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这是女性的一大特点。大多数女性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⑵克服心理障碍

从根本上讲,能否战胜自身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女大学生应该注意克服这样几方面的心理障碍:

①自卑心理。自卑,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地位评价过低,自己看不起自己。这一消极、有害的心理在女大学毕业生择业中普遍存在着。而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不少女大学生普遍给自己设置了心理障碍,所以有人说,女性成功的主要障碍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②依赖心理。一些女毕业生平常养成了对学校和家长的依赖心理,面对职业选择,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因此错失了许多良机。

③自负心理。过高地估计个人能力,失去自知之明。




自负心理在女大学生身上反映突出。在求职时,过高地结合男女性别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客观地分析,估计自己,这个单位瞧不起,那个单位也不遂心,而用减少一些极端的或是带有偏见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女人单位对这种缺乏自知之明,自视清高的毕业生是不愿生要先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增强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意接受的。 力。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就要先从完善自身开始。如果

⑶积极进取 的确在择业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也现代社会对女性、对女大学生要求近乎苛刻,对其不要妥协,可向劳动、人事部门以及妇联系统投诉,创自身整体素质提出了比男性更高的要求,特别要求具备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有较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和7、女性参加就业劳动的重要意义P129 思维应变能力,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基本技能,有较好的8、女大学生应如何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积极规划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具备敬业精神。 职业发展P230

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结合社会观念和背景,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c89be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