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

2023-02-13 01:20: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结构性,供给,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

省财政发挥职能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1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实际,省财政加力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跟进出台了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明确了17条具体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从供需两侧发力,有效发挥了财政精准调控优势,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下达资金346.7亿元,重点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交通、水利、保障房、东部城市群、藏区基础设施以及“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拉动当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后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支持工业转型升级。下达资金38.7亿元,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循环经济发展基金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支持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妥善解决退出产能企业人员安置问题。

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下达资金18.9亿元,支持实施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民族贸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等项目,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力度,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一般公共服务等八项支出,拉动第三产业稳定增长。 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下达支农资金86.2亿元,重点支持推进高原特色农牧业、农牧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多种形式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等。着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跟进国家税制改革,取消、停征、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7项,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布,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共减免税费76.3亿元,对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下达资金74.9亿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积极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及三江源二期、天然林保护二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等工程,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进一步筑牢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广网北京7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善用财政政策,释放经济动能。

经济之声评论员 杨春阳


这几天,南方持续的降雨和被洪水包围的城市,让大家看到了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大江大河环境的治理,感受到城市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的短板。滂沱的大雨、暴涨的河水,也让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新的感受。许多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纷纷在实施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关心各地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度、资金投入的力度。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离不开财政资金。它让我们不由得想到,推动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华社最近的一篇报道说,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定向精准发力,中央财政在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报道说今年的实际财政赤字超过5万亿元。这么庞大的规模,为经济增长释放出有效的动能。关注着这件事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财政的扩张力度不小,远远超过了2021年到2021年。

我们注意到,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地作用在结构改革上,它的突出特点和侧重点,是收入增加、降费减税。财政政策从传统的总量性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的政策。与去年相比,我们看到在今年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上,增值税、印花税等税种的收入明显缩减;同时,在今年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上,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的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支出、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性支付,都明显的在增加。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另一个特点,是更加注重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既要减税又要扩大支出的做法,让增加财政赤字成为客观的政策选择。尽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用短期的财政赤字应对经济增长的缓慢,不是一件坏事。但赤字财政毕竟是举债花钱,它是对未来消费的预支,所以要特别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能。我们看到,增加的财政投入,用在人力资本的提升,用来弥补社会政策和民生的短板,还用在了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方面。这些做法,都是在为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增长,夯实牢固的基础、储备强劲的动能。应该说,这些都是善用财政政策的做法。

强有力的财政资源,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实力的表现。而善于运用这个强大的资源,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为中国经济腾挪空间、夯实基础的有效举措。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为当前经济的发展,释放着明显的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会计审计专家、财政部内控委员会委员张连起做出点评:积极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像经济之声评论员所指出的,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中央财政紧急拨5.95万亿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补助,倒、损房恢复重建等方面。这让我们看到,一方面要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包括城市管廊、海绵城市等建设,还看到了财政资金对于民生救急救难的托底作用。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定向精准发力,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减税、增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db0071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