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法治化建设困境的探究

2023-01-01 11:2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村法治化建设困境的探究》,欢迎阅读!
法治化,探究,困境,乡村,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乡村法治化建设困境的探究

作者:郭鑫雨 郭朔琪 张艺佳 刘馨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5

摘要:乡村法治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并根据对当前国内乡村法治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对我国目前乡村法治化建设的困境进行探究。 关键词:乡村法治化;振兴战略;困境 一、乡村法治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指导,摒弃了我国传统乡村治理中的人治和礼治模式,逐渐向基层法治转变,以村民志愿为基础,具有很强的自治特点,法治观念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也逐步渗透。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主要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意志生存,法治观念薄弱,宗教礼法观念根深蒂固并不能快速转变。同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法治基础设施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农村法治化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阻碍。

二、乡村法治化的困境 (一)缺乏法治传统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法只是统治阶级的法,是用来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一种统治工具。在这种长期的社会传统中,人民对法治的拥护仅仅是对拥有法律制定权的统治阶级权力的拥护,或者说是对统治权的一种变相的崇拜。在这种社会传统中,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而这也就造成了一种恶劣的乡村现象的产生:在农村社会中村干部往往拥有绝对权力,村干部称霸一方,滥用职权,违法违纪现象高发。长此以往,法律既无法发挥对农民的保护作用,又不能有效制约村干部的权利,导致乡村的法治遭到破坏,法治进程缓慢。 (二)缺乏法治环境

法治环境是指全社会主张法律主治、依法而治所形成的特定意义上的社会环境,它对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之信仰、敬畏法律并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形成法治文化的前提。当前乡村还缺乏良好的法治环境,主要原因是乡村长期的人治以及乡村社会的传统礼制对乡村法治文化的建设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而要想建立法治社會,就必须打破礼治,打破这种依血缘、宗族、熟悉程度而建立起来的关系网。但从礼治到法治的过程中,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瓦解但一种合理有序的法治社会又未能良好建立,这就对维持乡村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同时,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被打破,习惯于原有礼治社会下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人,往往无法快速适应法治模式,同时又对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感到不安,对法治乡村产生极大的不信任,这也严重阻碍了乡村法治化的进程。 (三)法律人才短缺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毫无疑问,在乡村的法治化进程中,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但现实情况是我国乡村严重缺乏法律专业人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相较农村而言,城市的待遇医疗教育条件更加完善,发展的平台更加广阔,各方面待遇也更加优异。这也就使得大批量接受过高等法律教育的人才不断向城市涌进而忽略了乡村。同时又由于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使得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才更大程度的向城市外流。长时间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城市法律人才越来越多,而农村人才越来越少的严重不平衡现象。而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不平衡现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只要乡村的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于城市,那么它对人才的吸引力就会相对较弱,专业的法律人才也会更加大批量的流向城市。如此一来乡村留守的仍是那些缺乏法律意识的老干部,他们在乡村管理中,无法很好地贯彻落实法治意识,也就阻碍了乡村法治化的建设进程。 (四)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治的首要条件是有法可依,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开展乡村法治的前提。但是,我国的法律往往是基于普遍现象而制定的。而在当下这个大背景下,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发展,农村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这也就导致农村的环境越发复杂,地域和时空不同延伸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千差万别。这时,就更需要制定专门针对农村问题的专项立法。但事实上是针对这些日益复杂的农村问题,我们的立法层面总会存在着相应的缺失,纷杂的新情况和现有的法律条文可操作性不强,都导致了农村的法治化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我国的乡村法治化建设虽然发展迅速,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真正完成乡村法治化,还需多管齐下、多方治理,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坚持以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治理模式,才能逐步建立起法治化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罗雅婷.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

[2]刘永红,颜杨.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究——以法治乡村建设为视角[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3]张雷雷.改革开放40年乡村治理:环境变迁、困境与展望[J].红河学院学报,2019. [4]张静泊.传统与现代:乡村法治中的观念变迁[D].河北经贸大学,201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和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 [6]李晓.法治中国进程中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 [7]姚雅丹.乡村社会的法治困境初探[J].当代经理人,2006. [8]孙冕.社会学视野下的乡村法治困境解读[J].行政与法,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df6db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