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中“公车”的典故

2023-02-22 09: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车上书中“公车”的典故》,欢迎阅读!
公车,上书,典故

公车------举人应试的代名词

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

称。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李梦兰 ﹞弱冠举孝廉,公车不第,策蹇南归,务益砥砺读书。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家 西涧 先生说: 张之杜 顺治 辛卯举人,连上公车不第,因就 朱方旦 问之。 王韬 《<日本杂事诗>序》“而君时公车北上,以此相左。 5. 借指应试的举子。 《花月痕》第二回:“那年春闱榜后,朝议举行鸿词科,因此各道公车,迟留观望,不尽出都。 典故:

应试举人为什么称为“公车”呢? 早在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 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后来,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不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在顺治八年作出规定:“举人公车,由布政使给与盘费。”即应试举人的路费由政府的布政使供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远近而不同。广东琼州府最多,每名三十两白银,山东最少,每名只有一两。其余地区,由三两至二十两不等。另外还规定,云南、贵州和新疆的应试举人除了每人发给白银三两,还发给火牌,凭牌供给驿马一匹,车上插一面“礼部会试”黄


布旗。这样,“公车”就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了。 有人将公共汽车叫做“公车”,这说法虽简便,便是容易与其他概念混淆,因此是错误的。比如,公车是和私车相对的词,“公车”是公家之车,不是私家车,也不是公共汽车,所以在新社会主义里,国家的、集体的、公司的车都可叫“公车”,也可称“公务车”。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是指清末以康有为为首的一千三百多名举人联名给光绪皇上上书之举。此处的“公车”是指朝廷派出的马车呢!从汉代开始,皇家用公家马车接送被征应试之人,后来“公车”变成举人入亦应试的代称了。 “公车”可以说是公共汽车的前身,但现在已不是公共汽车的含义了。最早出现了上述皇家公车,当然只为去京应试的举人服务,普通老百姓是无缘乘坐的。后来出现了俗名“跑车”的公车,注意,这“跑车”可不是如今的法拉利或林宝坚尼呀!是类似公共汽车的马车。准确来说,应当说是公共马车。它以骡子或是马为动力,拖着辆当时非常讲究的双轮车。骡马膘肥体壮,冬有衣夏有遮;车子有蓝黑纳花儿的布篷子,铜活装饰;车把式(马车夫)穿中式紧身裤褂,羊肚手巾包头,手执槟榔木杆的马鞭……颇有几分江湖豪气! 北京的真正公共汽车问世前,这类“跑车”的生意红火,据说风行了足有三百来年!我小时候早有公共汽车了,不过我也坐过出租马车,因为凡汽车不到之处,马车可去。坐在欧式古典马车上颇为神气,大有时光倒流之感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27ec3e87c24028915fc3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