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说说九月九

2022-04-12 07:3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到民间采风----说说九月九》,欢迎阅读!
采风,九月,说说,民间

综合实践“到民间采风去”教案 韦秀萍



活动目标: 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正思考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在围绕自己家乡九月九民俗开展的活动中,学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文化,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过程:

说说九月九节日。

(一)请你说说我们中国节日中,有月日重复的:正月正,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九月初九。

九月九为何叫重阳节?六定为阴数,九则为阳数,两九重逢,故为重阳,数字最大,日月并阳,在人们的心里是个神秘的数字。 (二)网上搜索:九月九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省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三)有关九月九的诗。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则为阳数,两九重逢,故为重阳。古人的习俗,多半是重阳这一天,登高望远,喝酒赏菊。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文中提到了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双九重阳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自古以来,写重阳的诗很多,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想家念亲的心情,跃然纸上。兄弟们登高望远,只有他一个人独在异乡,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他一人。诗里的想念之情怅然若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过一首 《过故人庄》,是一幅描绘乡野风情的画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大诗人还未离开庄子就已经舍不得了,想着九九重阳,再来蹭饭聊天、喝酒赏菊。性情纯朴直率,真诚可爱。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清丽温婉、缠绵悱恻,想念的是丈夫,离愁别绪,好一个人比黄花瘦

(听朗诵《醉花阴》百度视频)

古代的重阳虽然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却不是老年人专有的节日。1989 农历九月初九,才开始被我国正式定为老人节。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双九重阳是个吉利的数字,双九即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一代一代承接下去,这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

作业:



“九月九”习俗揽

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家乡有关民俗活动。注意交际用语。 2将你的采访结合有关资料和自己平时过九月的经历,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项记录在综合实践活动本上,要求:能详细地描述这项民俗活动的经过、适当介绍它所涉及到的物品、它的起源和它所蕴含的意义、自己对这种民俗的看法等内容。

3、课堂上进行九月九民俗活动的介绍。 比如:包粽子 糯米饭 扫祖坟 写符念咒等。

第二、三课时

一、九月九民俗活动的介绍。 比如:包粽子 糯米饭 扫祖坟 写符念咒等。

要求:能详细地描述这项民俗活动的经过、适当介绍它所涉及到的物品、它的起源和它所蕴含的意义、自己对这种民俗的看法等内容。

二、写成作文《说说家乡的九月九》

要求:叙述清楚;有诗 有歌 ;不少于600个字。

温馨提示:1、这是个极其宽泛的习作话题,请你真实地记录下在本次活动中有关端午内容的点点滴滴;2、内容可以按照本次活动的流程来记叙:先写家乡关于九月九的起源、接着介绍一下家乡九月九的习俗、其次再说说家乡关于九月九的文学作品,或者引用相关的的诗歌,歌曲丰富自己的作品。

就像我们的活动一样,随笔性的文章除了要有丰富的内容,还必须有一条串连它们的线索——那就是哪九月九这个主题;3、记叙还必须要与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和看法就是议论,如果这种看法是高于别人的、深于别人的就是精彩的见解,试试看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2e4214fc4ffe473368ab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