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鉴赏

2022-04-02 08:05: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钱塘湖春行》鉴赏》,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鉴赏

【古诗鉴赏-八上】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莺争暖树 ”、 燕啄春泥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全诗以“ ”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绿杨阴里白沙堤 ”终。以“ 最爱湖东行不足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文作答)尤其是“ 行不足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林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4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

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绿阴。 5、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1)争、啄。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6、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7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意象加以说明。 示例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

示例2:“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意对即可,2分)

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

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9、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10、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11、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B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古诗鉴赏-八上】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全诗以“ ”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文作答)尤其是“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问诗人运用哪些具体景象表现了“钱塘湖”堪比“西子”的秀美景色?

5、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6、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7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意象加以说明。 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9、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10、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11、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4cf1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