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圣诞节的看法

2022-07-09 15: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圣诞节的看法》,欢迎阅读!
圣诞节,看法

圣诞节是指1225日,平安夜是指1224日是圣诞前夕,称为圣诞夜,也称为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与改革开放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在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进了许多洋节日,但这些洋节日在我国多数是消费节日,年轻人过洋节也只为同朋友小聚、放松而已,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了解这些洋节的真正意义。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很热于过平安夜与圣诞节,每年圣诞节前后都会有人提出抵制洋节日并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另一部分人则反对抵制洋节日,认为过洋节不过图个热闹,不代表摒弃了传统文化。今年的平安夜,西北大学对学生提出了禁止过圣诞节的要求,放弘扬传统文化的专题片要求学生们观看,无独有偶,温州市教育部门也禁止了各级学校的圣诞活动。对于学校强制禁止学生过圣诞节的做法,不少人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作为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我认为,一方面,对圣诞节一味抵制是没有用的,反而更加引起人们对圣诞节的关注,而圣诞节作为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火起来也说明了圣诞节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从世界范围内说,随着圣诞节演变成为人类

历史上最大的消费主义狂欢节圣诞节已失去了其真正的宗教意义。而且,现在的圣诞即使在西方也都已逐渐远离宗教意义了,至于中国人过的圣诞节则更是离之十万八

千里就像北京的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说的那样我们并不真正关心圣诞节在其他方面

意味着什么。我们喜欢圣诞节因为他给了我们一个与朋友联络、放松的机会。 而从历史

上看,几千年来外来文化一直在不断地进入中国,就连满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未能抵挡得住西方文化的传播。从胡服骑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汉代佛教传入、唐

代西域文化传入、敦煌曲子词、元代阿拉伯科学技术的传入、明代天主教文明的传入、明代北京天文台仪器的制造、大明历法的编造以及胡萝卜、胡琴、胡辣汤、胡饼、烧酒、胡桃、葡萄、番薯、马铃薯、辣椒等作物的传入,都说明了文化的交融是不可避免的,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几乎方方面面都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对于洋文化,去其糟泊,取

其精华,利用洋文化来促进和丰富本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带来福音,才是对待洋文化、洋节日的正确态度,一刀切的方法和态度不可取。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难免有脱节的地方,建设新文化,为传统节日注入新鲜血液同时继承传统文化精髓才是发扬中华文化的根本。

新文化的创立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节日的形式可以有变更,但传统节日的内涵一定要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另外,无论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定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任何一种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必然要随着各地的本土文化土壤的不同而变异,从而产生本地的新文化。就像古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土就变成了中国佛教,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毛泽东思想一样。一种新的中国化的西方文化已经在中国萌生而且还将


不断茁壮成长,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应该拥有一颗博大的胸怀。几千年来我们民族正是凭借着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无数的外来文明成果,我们接纳她消化她,最终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海纳百川就是这个道理。



正如鲁迅先生《拿来主义》文中所言: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我赞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并将他推广到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和享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我们也不应该自绝于世界文明之大流,不应该盲目抵制世界优秀文明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8a1346a32d7375a51780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