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学生用)

2022-07-11 23:07: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木兰诗(学生用)》,欢迎阅读!
木兰,学生

《木兰诗》

备课人:武勇 杨光树 审核:初一语文 使用时间:2011.3

学习目标:

l.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3、了解本文所用的修辞格,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分析木兰的性格特征。 4、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分析木兰的性格特征。

知识链接:

1、时代背景: 《木兰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亦称蠕蠕,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80多年中,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 从《木兰诗》中所叙木兰出征路线来看,,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和燕山(即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木兰诗》称燕山,是为了这句成九字句)等地,也与当时情况相契合。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接着,431年灭夏国,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到这时才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或大乱,中国北部重新统一。这次战争是进步的,符合人民愿望的。诗中的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传颂和赞扬。

2乐府和《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3、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一、课前资料查询: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作者、背景等)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

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二、阅读全文,小组内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解决文中易读错写错的字 机杼(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胡骑( )啾啾( 机( )金柝( )朔气( 策勋( )可汗( )霍霍( )云鬓 )帖( )花黄( )扑朔( 2.通假字

出门看火伴( ) 对镜贴花黄( ) 3.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 ;今义: )

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古义: ;今义: ) 双兔傍地走(古义: ;今义: ) 4.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 愿为市鞍马( )

5.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 ) 策勋十二转( )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或跟随老师轻读。

B、注意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划分诗歌节奏。 C、学生自由读、小组读等熟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很简单,去书中找一找),翻译课文。 老师让学生先做,再对重点字词进行强调。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结合注释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2、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脉络。(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有什么作用?)

(分段概括): (作用):(在内容上)



(在结构上)

四、品读探究,人物赏析(小组合作交流)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五、积累迁移

. 一千多年前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其英雄的形象流传至今。你从故事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六、总结修辞手法

(一)、互文(互文见义、简炼含蓄)

句子: (二)、顶真(尾首相联、贯通语气)

句子: (三)、对偶(两两相对、和谐优美)

句子: (四)、排比(数句并列、增强气势)

句子: (五)、反问(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句子:

七、巩 练:阅读短文,然后做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青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 () 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建奇功。嘻!男子可()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 、给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数建奇功( (2)、解释文中括号里的字。

木兰乃( 易)男装: (数)建奇功: 男子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B、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学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a8651cb7360b4c2e3f64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