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综述

2022-09-04 22:2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冷链,农产品,综述,国内外,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综述

作者:闫艳飞 李晓东

来源:《电子商务》2019年第11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而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推动消费者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了相關建议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流通;冷链物流;质量安全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名称:互联网+商城建设与运营问题研究-临沂商城为例,课题编号:16CJJJ4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降低它的损腐率,冷链技术和冷链设备开始逐渐应用于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从多个数据库中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主题进行检索,可以了解到近几年专家和学者们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冷链物流在各国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1、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起步于19世纪中期,他们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较早,因此在冷链物流理论体系建设方面相对国内更加成熟,研究内容也较为多样化。本文将主要从冷链食品安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冷链技术等方面对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1.1 冷链食品安全

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已经制定了HACCP体系,用于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等进行安全控制。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者们对冷链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多。Yifeng Zou等(2013)应用食品冷链物流的安全可靠性,建立了冷链系统可靠性分配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分配给各冷链机组,以达到运行成本优化的目的[1]Kim等(2015)针对食品冷链中的风险管理规则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智能风险管理框架来动态管理和控制各种类型的风险[2]。按照构建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一些减缓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来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推动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

农产品具有易腐易变质的特性,因此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和配送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Kuo JCHEN M2010)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温度联合配送系统(MTJD)的物流服务模型,以实现对食品温度的检测和控制,提高末端配送效率[3]Duin J VGoffau W D2016)提出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来支持对地址的智能识别,以提升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服务[4]。目前,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将生鲜果蔬的损腐率控制在5%左右,这说明了他们在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建设方面已日趋完善。 1.3 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冷藏技术、保鲜技术、冷链的节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这些冷链技术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和农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有着重要作用。AtsushiAbad2006)将RFID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配送中,并利用带有温湿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实时追踪冷链运输温度[5]Badia-Melis R等(2016)为了提高易腐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监控能力,对人工神经网络、克立格法和电容式传热法等三种用于改善食品安全的数据估计工具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最后证明这些技术对减少产品损失有着重要作用[6]。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将气调保鲜技术、预冷技术和冷库自动化技术等广泛应用到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利用这些技术有效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在阅读国外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的文献过程中发现,像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应用。他们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已经逐渐由理论层面过度到冷链技术的更新、风险控制等精细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以冷链物流作为支撑的相关行业的发展[7]

2、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冷链物流才开始引入中国,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对于冷链物流行业非常重视。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多集中于农产品冷藏技术、运作模式和冷链物流网络优化等方面,因此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国内冷链物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2.1 冷链物流技术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之初主要是依靠引入冷链技术手段来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但是近几年在互联网+”各行业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也在积极改进创新冷链技术,以补足短板和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汪庭满等(2011)利用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温度监控有机结合,实现在运输过程中对罗非鱼的温度监控,满足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温度记录要求[8]。冯贺平、吴梅梅等(2017)针对果蔬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建立了以ZigBee


技术为基础的果蔬冷链物流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对产品的温、湿度的监控[9]。虽然国家已经加快了对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但是由于技术创新基础比较薄弱和应用设施类型落后等原因,使得我国农产品的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学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导和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运作模式上并进行相应的细化。司银霞(2012)对比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横向企业联盟和纵向企业联盟两种运作模式[10]。赵永全,刘文(2018)将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分为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的自营冷链物流模式、以大型连锁企业为主导的自营冷链物流模式、依托大型冷冻批发市场的冷链物流模式、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和国有战略储备型冷库等,最后提出了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11]。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我国物流行业势必会衍生出新的运作模式来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3 冷链物流网络优化研究

科学合理的冷链物流网络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缩短农产品的在途时间,而且还能降低这些农产品的流通损耗率。目前学者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优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配送中心的选址和配送路径的规划两個方面。文慧君(2018)根据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优化规划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合适的配送中心和配送路线[12]。袁伟伟(2018)基于食品冷链和物流配送等相关理论,以扬州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城市规划和现有条件来计算物流成本,选出综合费用最低的方案,从而确定出冷链配送中心的位置[13] 从对国内文献的梳理总结中可以发现,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内容大部分参照国外的理论,使得我们对一些深层问题理论难以消化,同时在模式选择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3、结束语

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而且还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农民收入。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而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对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

借鉴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进行以下方面的改进:1)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的鲜活易腐的特性决定了必须要储藏在低温环境


中,然而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持有量少且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2)制定完善的冷链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建设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而现有的冷链标准多集中在产品的运输和储存环节,缺少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管理[14]。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一些有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行业标准,实现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3)加强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国教育部门可以鼓励各大高校积极开设物流专业,为企业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也要给员工多开展一些物流在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Yifeng ZouRuhe XieGuanghai Liu.Safety reliability optimal allocation of food cold chain[J].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049):70-75.

[2] Kim KKim HKim S Ket al.i-RMAn intelligent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ious cold chain logistic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201546463-473.

[3] Kuo JCHEN M.Developing an advanced MultiTemperature Join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food cold chain[J].Food Control2010214):559-566.

[4] Duin J VGoffau W DWiegmans Bet al.Improving Home Delivery Efficiency by Using Principles of Address Intelligence for B2C Deliveri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201612):14-25.

[5] Atsushi OKentaro Y.A temperature-managed traceability system using RFID tags with embedded temperature sensors [J].Nec Technical Journal2006,(2):82-86.

[6] Badia-Melis RCarthy U MUysal I.Data estimation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emperatures of fruit in refrigerated containers [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16 151261272.

[7] 王娟娟,吕晓燕.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240):5-9.

[8] 汪庭满,张小栓,陈炜等.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罗非鱼冷链物流温度监控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141-145.

[9] 冯贺平,吴梅梅,杨敬娜.基于ZigBee技术的果蔬冷链物流实施监测系统[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6):219-221.


[10] 司银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运作模式的构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7):43-45.

[11] 赵永全,刘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分析[J].科技视界,201811):227-228. [12] 文慧君.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13] 袁伟伟.扬州市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14] 王晓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途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82-85. 作者简介:

闫艳飞,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李晓东,临沂大学,教授;商贸物流学院院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015dcd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