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春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2024-03-21 13:1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禹锡《春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欢迎阅读!
刘禹锡,译文,注释,原文,解读

刘禹锡《春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中山(今河北定州),出生在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十一年,授太子校书。后入杜佑幕任掌书记,调渭南县主簿,入朝为监察御史。“永贞革新”,他是王叔文集团的核心人物,任屯田员外郎。革新失败,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奉召回朝,旋因玄都观诗得罪权贵,出历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前后度过了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活。入朝历主客、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又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直到开成元年(836,方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因称“刘宾客”。后迁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世又称“刘尚书”。两《唐书》有传。刘禹锡奋发有为,立志改革,虽屡遭贬谪而不改初衷,身处逆境而不肯屈服,历任地方官而多有惠政。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并称“刘柳”。又是唐代文人词的主要作者,更是杰出的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精练含蓄,骨力豪劲,韵味隽永,富有哲理,并注意向民歌学习,清新自然,脍炙人口,流传颇广。现存诗八百余首,有《刘梦得文集》行世。 【原文】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 [1]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2]

【注释】

[1]宜面:谓脂粉均匀,梳妆打扮得十分宜人。朱楼:华丽的红色楼房,一般指贵族妇女所居之处。

[2]玉搔头:即玉簪。《西京杂记》卷二:“(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


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译文】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解读】

诗题一作《和乐天春词》,即为应和白居易的《春词》而作。诗作于大(太)和三年(829)春。

此诗为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贵族少女被幽闭闺阁的惆怅心绪。首二句“新妆宜面”与“深锁春光”对举,“深锁”的既有满院芬菲,亦有美貌的佳人。诗人以自然而凝练的笔触,写出花容月貌与动人春色俱被幽闭成“一院愁”,对比中显出强烈的震撼效果。三句写佳人数花,正见其百无聊赖、愁无可泄,四句忽接以“蜻蜓飞上玉搔头”,实为神来之笔,似不经意、不切题旨,而这小小的生灵,似乎是一院愁中唯一的生机。其出现,不仅赋予诗作轻盈灵动之感,犹似点金石,以其无情无欲,见出佳人愁怨之深。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非常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以平淡的客观描写,传达复杂的主观情绪,从而取得蕴藉含蓄、情韵悠长的艺术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10d3fb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