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2022-10-20 10:5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
中秋节,习俗,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南北各异粤独秀 1吃芋头 · 啜螺

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清代有《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 早在节前一个多月,著名茶楼饼家就开始了月饼大战。除了在各大月饼种类中花样最多、制作最考究的广式月饼以外,还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元末时中秋节杀鞑 子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头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当日,儿童提着各种灯饰,沿街嬉戏,尽情游乐之后散去。主妇则忙于拜月。有天台的在天台,无天台的在家门前,摆开八仙桌,焚香礼拜,贡品除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拜月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直到深夜。


2购月光书

旧时,南粤还有中秋节争购月光书的风俗,“月光书”即中秋之夜所卖之木鱼书,妇孺争购以卜吉凶。中秋之夜,月华初升,卖者咸集于道,因讳“书”、“输”同音,故高呼“月光赢”不止。

3月姐歌堂

粤北多在中秋节前后举行月姐歌堂,这是当地的民间歌节。参加者多是劳动妇女。她们于月夜相约至本村善歌者家中,摆出花灯供品,边唱边舞,边做各种游戏。各歌堂、各村寨间还互相邀请斗歌,一直斗到中秋节夜。不管是否已分胜负,大家都一起唱“送月姑歌”结束一年一度的月姐歌堂。

4踏月歌

粤西化州县丽山、大岭一带乡间,还流行一种“踏月歌”的游戏。每逢星月皎洁的夜晚,特别是中秋节前后,青年妇女于月下摆茶煮酒,祭拜月神。然后分成两组,开始驳诗连句,绘画唱歌。踏月歌的句格要求统一,尾句作结,即兴吟对,必须才思敏捷,方能胜任。妇女一直唱至深夜才尽兴而归。

4追月

与广东一衣带水的香港,中秋之夜,全城灯饰辉煌。人们扶老携幼,手提秋灯,来到各区的彩灯会上,赏灯观月贺中秋。港岛最大的维多利亚公园,更是五光十色,人群如海灯如潮。人们拥出户外,到公园、海滩或度假村去,尽情欢乐一番。如是一夜,余兴未尽,于是与亲友相约,于十六晚上再行赏月,名曰“追月"。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中有记载:”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日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此风俗在广东曾一度废弃,唯香港地区保存下来。

4竖中秋

在旧时广州,中秋之夕,许多人家还在楼台上竖一旗杆,饰以灯笼、彩旗、银铃等,俗称“竖中秋”。富家的悬灯笼或至数百,砌成“贺中秋”等字样,高可达数丈,家人咸集于台中,聚饮为乐。中等人家,则竖一旗杆,挂两个灯笼,自乐其中。有谚云:“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地下皱眉头。”此俗至今尚有余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2e4a96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