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诗句的非逻辑现象

2022-12-04 22: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鉴赏中诗句的非逻辑现象》,欢迎阅读!
古诗,诗句,鉴赏,逻辑,现象

古诗鉴赏中诗句的“非逻辑”现象

现代诗以其特有的跳跃性给读者创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在方面,古代诗似乎是差强人意的,其实读多了古诗,你会发现,其诗句的跳跃性同样丰富多彩,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于中学生而言,文言文阅读尚且停留在“浅近”的阶段,一个文言文特殊句式就搞得头大,就更别提诗句的跳跃性了。但既然是诗,忽视这一特点是不应该的,而如果明白了这一特点,那么即使碰到了这样的句子,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的。

其实“非逻辑”现象只是我自己给起的一个名字,并不科学它其实就是指古诗句中的那些特殊句式,即不合乎语法逻辑的句式。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作者有意为之,如一些列锦诗(全是名词排列的诗句),有的则是作者无奈之举,尤其是那些律诗,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限制,这时作者就要考虑打破语法逻辑限制去组句,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举个大家知道的例子,杜甫《秋兴八首》,其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其正常顺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像这样的倒装是学生所学的倒装句式的知识所不能解释的,因为这是由平仄押韵决定的,像这样的现象古诗中有很多。当然一些列锦诗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当然这也属于非逻辑现象。

这种语法现象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一是要让学生知道,古诗句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读不通时不妨自己颠倒一下顺序看看,再就是多读些古诗,积累一些古诗知识,同时了解与掌握古文中的一些倒装句式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7ea975312b3169a451a4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