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直讲书 苏轼阅读附答案

2023-01-23 02:0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梅直讲书 苏轼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上梅,苏轼,答案,阅读

上梅直讲书 苏轼阅读附答案

上梅直讲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梅尧臣任参评官。请属:请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 A. 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悲:同情 B. 其后益壮 壮:强壮

C. 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 人不可以苟富贵 苟:苟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虽然,不容何病 夫天下虽不能容 B. 执事爱其文 闻其名而不得见者 C. 非亲旧为之请属于 苟其侥一时之幸

D. 不容然后见君子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 1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 A. 苏轼所说周公之不遇主要指的是无人理解他。 B. 孔子听到颜回的劝慰后,不由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C. 苏轼将梅公和韩愈并提,表达自己对梅公的敬仰。 D. 苏轼为自己成为欧阳、梅二公的学生而感到高兴。 12.下列为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 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13.将以下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3分)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2分) 14.根据文意,回答以下的问题。7分)

本文主要写了人生的哪两种乐趣?作者所推崇的是其中的哪一种?(3分) 简要说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二名是实力所致。4分) 答案:

9B3分)【解析】长大,长成人。 10A3分)【解析】虽然(B代词,我的;代词,他(们)的。C代词,我;助词,的。D这样,如此;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C3分)【解析】没有将二者并提。 12C3分)【解析】1“其容色”……其文章”……相对,温然而不怒不能断开,断开后构不成转折关系;2“是介词,相当于 13.将以下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3分) 而那些与孔子共度贫贱生活的弟子,都是天下的贤才,也就足够以此为乐了。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2分)

只要有大贤人在世,而自己又能作他的弟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完全有了依靠了)! 14.根据文意,回答以下的问题。7分)

.本文主要写了人生的哪两种乐趣?作者所推崇的是其中的哪一种?(3分) 富贵之乐、知遇之乐;知遇之乐

.简要说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二名是实力所致。4分) 苏轼并没有登诸公之门有所进献;梅尧臣认为苏轼的文章有孟子之风;欧阳修赞赏苏轼不做世俗之文;苏轼的亲戚朋友没有为苏轼打通关节。(每条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cf1ad1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