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3-01-04 21:1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

堂教学的策略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既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财富,将之渗透到在教学活动之中,不但可以促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其人文素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石和首要任务,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问题必须受到每一个老师的关注。本文针对学生的特点,进一步阐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时期,而信息技术教学在培育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同时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的主要平台。所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但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时间还不够。由于国家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执行,规定各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老师,都必须根据教育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规定开展课程。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结果也很不客观,老师每周仅给学生一节课时间,而且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干扰,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时间又被其他课程所挤占,所以其实在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其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程内容太多注重于技能。在小学信息课程教育中,由于老师更多关注于技能方面的知识点,缺乏课程内容开发,也缺少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使得教学很快就变成了技术说明书型的教学,从而缺失了信息课程教育的主阵地的意义。最后,我国现阶段的小学信息化课程资料还比较缺乏。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多由故事形式为主,而课程内容也多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有些脱节,很难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发挥教学的时机性和有效性。因此,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内容也很难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之中。

二、单元内容项目式学习法

单元型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既是对复杂性、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又是精心设计单元管理作品、策划并执行项目任务流程,在这种学习流程中,学习者可以具备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而单位项目式学习法,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某个单元或者一些相关的小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在教授项目管理的方式上,里面的知识点是按照项目的阶段来关联的管理实施过程。当学生按照具体进度完成项目管理,即系统掌握模块知识点后,同时学习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自制多媒体作品》时,在不改变课堂任务内容的前提下,老师将会指导学生选择以他们所感兴趣的经典古诗词为课程主题,并结合编写了"我喜欢、我学习、我制作——经典古诗词学习"PPT项目内容,并将其分为了诗词基础知识、作者简介、朝代背景、作品的当前状况、作品翻译、诗歌赏析、我的人生感悟等几个小项目,学生将在进行各个小项目的练习过程中,对经典古诗词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理解与把握。伴随着对整套项目成品PPT的精心制作与完善,实现了该单元的课程目标,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在一个成品PPT的课堂上,学习者更是从古诗词的深度与广度上收获甚多,也进一步增强了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在无形中承继和发扬光大着中华先进的文化传统。因此,在《动物诗词大会》的课堂教学上,为使学生经过亲身体会而迅速掌握"hello 2秒指令"和设置等待时间命令的正确运用,老师便以教学互动方法,在当场完成了模拟的中国动物诗歌大会后,再采用问答形式,学生便迅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并恰当地运用在了本节课程的Scratch编程中。

三、多媒体元素辅助式学习法

在以古诗词为媒介的现代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元素,如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辅助教学活动,从听觉、视觉方面激发学习者的神经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抓住古诗词时代背景的各种现象,化抽象为具体、烦琐为简洁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习者掌握。


例如,老师在讲授《动物诗书大会》时,在上课时段播出关于《静夜思》作者李白的视频讲解、朝代历史的动漫讲解及融情于景的诗文诵读动漫,在撰写以《静夜思》为教学内容的诗书会议Scratch脚本程序中,让学生观看《静夜思》的诗文视频,让他们沉醉其间,促进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喜爱之情。除了在教学中融入经典古诗词课程之外,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多种交互方式,如利用微信等公共账号,在微信群内发布了由名家的古诗词教学,另外还有唐诗诵读等。此外,还在微信公共账号中建立诗文讨论区,可以发布对古诗词的体会和看法,还可以互相评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养成我学诗、我爱写诗的学习氛围。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并赋予信息化课堂更丰富的人文内,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文化情境中,体验信息化应用的全过程,这样不仅促进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与解决问题过程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同时加深学习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增强学生的民族人文自信心和价值观的自信,化学生对中华传统优势文化的民族自豪、认可度、社会责任心,更加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娄崇花.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初中英语课堂[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32):43-44.

[2]阮铭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探索[J]. 教育信息技术,2022(5):66-69.

重庆市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一般)研究成果 课题批准号XH2021B14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01a93b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