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案例

2023-02-24 11: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案例》,欢迎阅读!
拟态,环境,案例

“拟态环境”或称“似而非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此观点最早由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

拟态环境环境化:

拟态环境的概念最早是由李普曼提出。由于当代媒介的发展,们每天接触到大众传媒提供的大量信息,大众被淹没在巨大的信息流中,失去了直接去接触客观世界的机会,来不及去判断哪些信息是真实客观的反映了现实存在的客观世界,只能从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去了解世界,因而会误认为传媒提供的关于世界的形象就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这样大众在认识世界时就难免会产生偏差。而拟态环境又会反作用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使得客观环境越来越有演变为真实环境的趋势,也就是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1968年,日本学者藤竹晓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认为大众传播提示的虽然是“拟态环境”,与客观环境有很大差异,但由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大众媒介的信息来判断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的结果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269592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