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历史典故

2023-01-08 20:0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负荆请罪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历史典故



负荆请罪的意思负荆请罪,出自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典故。以下 为你整理的负荆请罪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到你。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两件大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从一个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地位甚至在战功赫赫的大将廉颇之上。因此,廉颇感到不满和羞辱。

廉颇说:“我是赵国,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和秦王相比谁厉?”回答说:“廉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

1




和廉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负荆请罪的意思负荆请罪意思是在说背着荆条向人请罪,用来形容主动向人道歉、认错,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负荆请罪出自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典故,原话是“肉袒负荆” “负”是背负、背着的意思,比如如释重负中的“负”字也是一个意思。“荆”是荆条,是一种灌木,它的茎很坚硬,所以在古代常常用来制作刑杖。背上荆条,其实就是让对方拿着荆条来惩罚自己。需要先脱去上衣,一般还要给对方下跪。因此,这就是一种表示认错、认罚态度的行为。古时候要被刽子手公开处斩的犯人,一般也是赤膊上身,双手被绑在身后,背上也插着一个木牌,上面一个鲜红的“斩”字。这个木牌叫“斩条”,不过是后来演化出来的,周朝时不是这样的规定。所以说不定,这一方式就是从负荆请罪得来的灵感。

“请罪”表示自己知道错了,愿意接受惩罚以求对方原谅,所以这两个字是在解释“负荆”这一行为的含义。与《史记》里的原话,去掉“肉袒”前两个字而加上“请罪”两个字,就是为了让那些不清楚成语出处典故的人更容易从字面来理解这个成语。

负荆请罪的典故启示第一,要知错就改。廉颇不满蔺相如地位在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3d4d8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