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2022-07-12 20:0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欢迎阅读!
中国馆,世博会,上海,分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座落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它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点睛之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它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将展示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分项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馆内丰富的展示手段 ,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中国馆项目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项目地块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6.52公顷,轨道交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等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约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中国馆东方之冠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并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国家馆的造型还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的概念。鼎有四足,起支撑作用。作为国家盛典中的标志性建筑,光有斗拱的造型还不够,还要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这就需要用四组巨柱,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这四组巨柱都是18.6×18.6米,将上部展厅托起,形成21净高的巨构空间,给人一种振奋的视觉效果,而挑出前倾的斗拱又能传达出一种力量感觉。

通过巨柱与斗拱的巧妙结合,将力合理分布,使整座建筑稳妥、大气、壮观,极富中国气派。同时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构,是现代建筑向力学的又一挑战。将传统建筑构件科学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创造,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馆的造型具有标志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它的外表是什么颜色,这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特色呢?设计者自然想到了中国红,一种代表喜悦和鼓舞的颜色,一种大气、稳重、经典的颜色。可是红色在大型建筑中非常难用,由于


红色的波长强、刺眼而跳跃,搞不好会有飘起来的感觉,从而影响整体形象。其实,中国红是一个概念比较模糊的颜色,大红的对联,火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这些都叫中国红。可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它又呈现出多种审美表达。如故宫太和殿所展示的就达五种之多,怎样在现代建筑中用好中国红呢?为此,设计者专门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反复试验,现场观察,实物对比,最后商定中国馆不可能用一种红,而是借用故宫红的色彩,采取多种渐变。于是,就有了中国馆外表从上到下,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退渐变,上面重一点,下面轻一点,既传统又时尚,丰富了中国红的内涵,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极富生气和活力。中国馆披上了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这是对中国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读。

东方之冠,高高耸起,象征着中华的鼎盛与繁荣。而舒展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则形成深厚的依托之态,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布局借鉴了《禹贡》对疆土的概括,即九州之说。这个在圆明园中也有体现,其文化理念和空间意识的文化之根,可追溯到《周易》。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巧妙布局,主次有序,象征着国家一统的精神,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台阶步道和园林小品,相互衔接得异常完美,建筑外观镌刻有叠篆文字,环廊外侧立面印有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的小品表面,还刻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特色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表达。

依据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博会期间,中国国家馆的展示核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从历史、现在、未来不同角度出发,展现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国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及城市的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中国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世博轴、世博中心、主题馆、演艺中心“一轴四馆”和星级酒店等共同打造以会议、展览、旅游、活动和住宿为主要功能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项目建筑方案设计理念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组成内涵丰富的统一整体。中国馆群体组合关系从经典建筑原型出发,因时就地,形成坐北朝南、主轴统领、大气恢宏的整体格局。

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传承经纬网格的传统建造文化;地区馆建筑表皮镌刻叠篆文字,传达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建筑边界引入江南园林的


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中国馆空间场所处处弥漫着深厚悠远的中国气韵,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精神与智慧。 顺应世界潮流、承接时代精神,中国馆的设计融入了先进的科技成果与设计理念。 设计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现代转译,创造出通透流动的现代空间效果,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充分显示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结构美。

设计以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塑造中国的标志性城市景观、上海的标志性城市名片。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映衬东方之冠的布局,不但广纳人群,为游客、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而且还将成为举办各种重大仪式和宣传活动的标志性场所。 设计综合运用生态技术与节能措施,通过国家馆的自遮阳体型,地区馆表皮的气候缓冲带,屋顶广场的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全面提高中国馆的科技生态环保示范作用。

设计结合先进的互动信息技术,创造最新的、令人难忘的博览参观体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场属于世界、中国、上海的盛会,将是一场结合传统、现代、未来的盛会,更将是一场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中国馆气宇轩昂地挺立于黄浦江畔,敞开胸怀接纳国内外来宾,充分展示东道主的好客热情与大国风范,意气风发地印证中华民族发展复兴的盛世和伟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9c041da300a6c30c229f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