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意境”鉴赏

2023-01-02 00: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意境”鉴赏》,欢迎阅读!
古诗词,意境,鉴赏,教学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意境鉴赏

作者:邓翔

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8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11-01

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情感;是客观立体的艺术图画。意境是古诗词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是古诗词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意与境、内情与外境的辩证和谐统一。在我国浩瀚的古诗词王国中,有不少篇章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成为千古绝唱,究其原因,便是它们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犹如绚丽的画卷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如临其境。然而,由于世代相隔久远,社会制度也截然不同,这就给我们今天的读者赏析古诗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与诗人相亲相近呢?这既是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难点,也是语文学科教育过程中的硬骨头。因此,探索一个分析古诗词意境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是大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意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抓住古诗词的构思,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所谓构思就是作者深入生活、认识生活、概括生活、表现生活的过程,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因此,能否抓住作品的艺术构思,是领会诗词作品意境的关键。一首富于意境的好诗词,一般都流露着诗人的真挚感情,所以理解诗词的时候,除了要抓住作品的艺术构思,还要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如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中,朋友即将远行赴任,诗人劝慰他不要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不会因为遥远的距离而变淡,他们的心仍然是连在一起的。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但全无伤感之情,只着重表现友人间真挚的友情。首联中诗人巧用一个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诗人似乎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暗喻了惜别之情,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颔联中诗人劝慰友人:我们同为远离家乡、宦游他地之人,分离乃常事,那又何必悲伤呢?此时正值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惆怅抑郁之时,作者在这里用两人相似的处境、一致的感情来宽慰朋友,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尽显诗人豁达的胸襟;诗人在颈联设想别后的情景:只要彼此声息相通,即使身形远隔天涯,心灵也犹如近在咫尺。既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又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尾联中诗人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青衫,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分别,足见二人间的深情厚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正是诗人王勃送别友人


时的心境的记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诗作的艺术构思,设身处地的体会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就能体会出诗人胸襟开朗、与友人间感情真挚深厚的意境了。 二、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形象,领会形象包涵的思想意义

形象是文学的特征,文学通过形象来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和影响生活。诗歌作为文学题材之一,更是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去创造深邃的意境。离开了形象,诗歌就失去了它的艺术力。形象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诗人往往寓感情、志向、哲理于形象之中把握了形象并领会了其内在的含义,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全诗的意境了。如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从字面来看,不难读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但深入研读,会发现诗中还注入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通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可以领悟蕴含在诗中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无止境的追求。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所见,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循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而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形象简练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极其宽广辽远;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所想,写出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的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而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站得更高些。这首诗写出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引导学生揣摩作品的诗眼,理解诗眼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个传神的诗眼,可以给整首诗词带来经久不衰的魅力,使诗词溢霞流彩,显示出无限活力和精神,创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题目中的字就非常明确地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送别。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仔细诵读古诗词,就会发现诗中展现的那一个个画面雨中送别折柳赠别喝酒饯行等,都是为一个字而设置的。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道出了朋友间那浓烈的离别之情,更表达了朋友间那浓浓的真情。酒入愁肠愁更愁,好友此地一别,将天各一方,这送别的酒不仅是离别的酒,祝福的酒,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连心酒。抓住了这一信息,鉴赏和审美此类诗词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诗眼是构成意境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阅读古代诗歌作品时,认真揣摩诗眼,理解它在诗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更好的领会诗歌的意境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石门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d9ac08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