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浅析

2022-10-27 13:5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浅析》,欢迎阅读!
大闸蟹,养殖技术,浅析,生态

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浅析

作者:张林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6



大闸蟹又称为中华绒螯蟹、河蟹,分布于我国十多个沿海城市及内陆省市,是我国所特有的经济型水生动物。大闸蟹营养价值很高,蟹肉的维生素A和核黄素的含量,在人们的食谱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食用大闸蟹,使得大闸蟹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日益重要。

1. 养蟹池的条件

1.1 池塘的修建

池塘要建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进排水独立,养殖场周围3 km内无污染源,水质清澈,底质以黏土为好。其形状四角为弧形的东西向长方形为宜,利用冬季闲暇时间进行池塘平整,干塘、晒塘;初春时,池塘开始进10 20厘米,池塘四周为浅水区,水深0.8 m,中央为深水区,水深1.2 m ~ 1.5 m,四周需设置防逃设施。

1.2 池塘的消毒

扣蟹放养前15天进行池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 ~ 100千克,选择晴天中午高温时将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若果是老旧池塘,则需要清淤和暴晒,彻底消毒,防止敌害生物残留。

1.3 水草栽种

俗语说“养蟹先养草”,水草是提高池塘养蟹产量和效益的关键。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开始种植水草,水草品种不能单一,一般以聚草、轮叶黑藻为主;浮游草以水花生、水浮莲为主。池塘周围还应种植高秤草。种植水草面积不宜过大,占养蟹池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好。

1.4 防逃设施

大闸蟹具有强大的攀爬能力,所选用的的防逃墙材料应光滑而坚实,周边既无可供蟹足支撑向上的基点,又要考虑到材料耐久性和成本,以及材料来源是否方便等。现在养殖大闸蟹常用的防逃设施有水泥砖墙、玻璃钢围栏和双层薄膜围栏,养殖户可根据自己养蟹的情况来具体选择。

2. 苗种放养条件

2.1 扣蟹的选择

在技术人员的的帮助下购买有资质、声誉好的大闸蟹苗种。扣蟹苗要求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活动力强、反应灵敏,体色黄褐色且有光泽。杜绝带病的、规格不整齐的、性早熟的扣蟹。

2.2 扣蟹的放养

放养前,用30 %的食盐水喷淋扣蟹,消毒3 5分钟,或者用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扣蟹放苗前期密度可放40005000/亩,规格为80160/千克。规格大,


放养量可适当降低。为了控制池水,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避免夏季枝角类大量繁殖造成底部缺氧,每亩套养少量花白鲢1520(50250克)。

2.3 投放时间

池塘养蟹不宜投放过早,因河蟹在池塘中越冬常会因水位过低而冻伤甚至死亡;放养时如果气温低于0 ℃,死亡率很高。通常情况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池塘养蟹的投放时间大约在2 ~ 3月份,北方地区应根据气温来投放,一般气温在5 ~ 8℃时为宜。

3. 饵料的选择与投放

3.1 饵料的选择

大闸蟹喜食的饵料要求鲜活、适口、适量,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比如小鱼、小虾、螺蛳、蚌肉等动物性饵料,小麦、玉米等谷类饲料,浮萍、菜叶、南瓜等植物性饲料。

3.2 饵料的投放

大闸蟹的投喂方法应全池泼洒或多点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为好。池塘面积过大的,需要应该划船进入池塘中间补投饲料,保证大闸蟹都能摄食,避免出现规格不齐,提高蜕壳期成活率。

3.2.1 “四看”投饵

一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 60∶40;6月下旬至 8月中旬为 45∶55;8下旬至10月中旬为 65∶35。二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三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 cm 时可多投,少于30 cm 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四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

3.2.2 “四定”投饵

一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投一次。二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 cm 设一投饵点。三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全价颗粒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 %,粗料占25 %,青料占35 %,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四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份为蟹体重的1 %左右;5 7月为5 % 8 %8 10月为10 %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 %,傍晚占70 %

4. 饲养管理

4.1 水质管理

养殖大闸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水中的溶氧量和pH值的变化,水中的pH值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含量高,则水呈酸性,大闸蟹对酸性环境耐受力弱,影响大闸蟹的生长。pH值一般要求在7 ~ 8左右为宜;水中的溶氧量一般在5毫克/升左右时,适合大闸蟹的生长,当溶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就会抑制大闸蟹的生长;因此,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溶氧量,保持水新鲜才能使大闸蟹正常生长。

4.2疾病防控


预防应采取如下措施:干塘清淤和消毒;种植水草和移植螺蛳;苗种检疫和消毒;调控水质和改善底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推行大闸蟹健康养殖技术。从生态养蟹区选种、选择合格标准饵料和养殖生态环境维护等全面进行把关,以达到生态养蟹的最佳效果。

4.3 适时捕捞

正常情况下9 ~ 10月就可以开始进行捕获,不过实际上此时大闸蟹尚未真正完全成熟,蟹黄不够饱满,蟹肉不够多,体质较差,运输过程中死亡数量会增多。因此,最合适的捕获时间是10月份左右。捕捉的成蟹应经2小时以上的网箱暂养,经吐泥滤脏后进行分袋包装并保温运输至目的地。

总之,大闸蟹池塘养殖具有巨大的潜力,掌握技术、科学管理,选用优良蟹种是关键。大规模养殖大闸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发展大闸蟹养殖,建议加大技术引进的投入,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掌握繁育技能,建设苗种培育基地,减少蟹苗的起水时间和运输距离,提高其成活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作者单位:561000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畜牧兽医局水产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eb44f7cb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