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整理完)

2022-08-17 04:5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常识(整理完)》,欢迎阅读!
文学常识,整理

一、文学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诗词名句(二)

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习俗

吃汤圆、水饺,燃放爆竹,拜年等

吃元宵 观花灯 (中国的情人节)

诗词名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 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名句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七月初七

乞巧(中国的情人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乐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唐 杜牧

中秋节-八月十五

吃月饼 赏月 团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 苏轼

重阳节-九月初九

登高 赏菊、插茱萸(老人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宵节-正月十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节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习俗

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等

二、文学文化常识——古人年龄的代称

总角之年——童年时代 豆蔻之年——十三四岁(女孩) 弱冠之年——二十岁(男孩)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也称“耳顺”、“杖乡”(还乡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老人

三、文学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学历”

中秀才则称进学→秀才每三年一次参加乡试(全省统一考试),考中的称举人(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二到七名称亚元)→举人参加由中央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


四、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中的指代现象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 “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 “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 “同窗”指同学 “黄发垂髫”指代老人小孩;

“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骚人”指代文人; “闾左”指代穷人; “伛偻提携”指代老人、小孩; “丝竹”指代音乐



五、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位、调动,一般指升官; 2“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3“谪”:降职并远调。 4“拜、授”:授给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六、文学文化常识——敬辞和谦辞()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常见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七、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无暇陪客说“失陪” 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 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 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 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

八、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见教: 敬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敬辞,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敬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金兰: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

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九、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避讳现象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大体可分两类:

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对皇帝、圣贤、长官等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

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唐太宗李世民,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又如:州官田登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十、文学文化常识——文学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中国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十一、文学文化常识——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故事 王国维谈的成功三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孔子韦编三绝(春秋) 苏秦刺股(战国)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西汉)

孙敬悬梁(东汉) 孙康映雪(西晋) 祖逖闻鸡起舞(东晋) 车胤囊萤(东晋)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 李白铁杵磨成针(唐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b2a669e964bcf84b9d57b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