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肝素钠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2022-12-15 03: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同浓度肝素钠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欢迎阅读!
肝素,血气,浓度,不同,影响

不同浓度肝素钠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肝素钠对血气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旨在降低血气分析误差,确保血气分析的可靠性。方法 93例危重病人按照肝素钠溶液浓度分成三组各为31例,A组的肝素钠浓度为1250U/mlB组的肝素钠浓度为

62.5U/mlC组的肝素钠浓度为10U/ml 比较分析在室温下的及血气分析结果。结 通过血气分析显示三组病人在Na+及Ca2+方面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其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素钠浓度在10U/ml时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肝素钠 肝素钠浓度 血气分析

实施血气分析可以体现出病人的呼吸及代谢状况,可作为纠正病人酸碱失衡的参考,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极为重要,故血气分析结果对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1]。血气分析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但抗凝剂则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现将不同浓度的肝素钠在动脉血气分析方面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自20119月至20124月期间共收治危重病人93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39.6±15.2岁,APACHE评分均不低于8分,其中56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31例为尿毒症,6例为外伤。(已删掉病人住急诊时间)。按照肝素钠溶液浓度分成三组各为31例,A组的肝素钠浓度1250U/mlB组的肝素钠浓度为62.5U/mlC组的肝素钠浓度为10U/ml(三组肝素钠浓度均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而成)。 1.2 操作方法

所有病人在4h内均未应用肝素钠等抗凝剂,且凝血功能均无异常,安排专人动脉采血以及上机操作,(删去相同病人在相同部位重复采集三次清晨血液标)采用随机采集血液方式,分别上述三种浓度肝素钠进行抗凝,采集血液部位主要是桡动脉及(删去肱动脉)股动脉或足背动脉,以肝素钠稀释液润洗注射器后将其推出,在室温下用注射器抽取1ml动脉血后进行密封,并在5min内上机,10min完成所有标本。检查15min时血气标本的凝固状况,并将血气分析结果做好记录。

1.3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SS17.5软件分析所得数据,采用F检验, 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血气分析显示三组病人在Na+及Ca2+方面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其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各组病人血气分析对比情况



3 讨论

近几年来,全世界在进行血气分析时所用的抗凝剂的最理想选择是固体钙平衡肝素锂,它能够消除液体抗凝剂对血液样品的稀释效应,避免血液中离子浓度出现偏差,但固体钙平衡肝素锂的价格不菲,因此临床上鲜有应用[2]。肝素钠本身带有强负电荷,其稀释液能够与血液样品快速融合,抗凝速度快,且价格低廉,我国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主要使用肝素钠作


为抗凝剂,但其含有钾、钠及锂盐,其量及浓度可能对电解质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干扰[3]。本研究在排除了操作者、空气、温度、放置时间以及抽取部位等影响因素后,三组不同肝素钠浓度对K+、Ca2+、pHPCO2PO2Lac以及BE的结果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Na(F=10.77P0.05)以及Ca2(F=19.11P0.05)具有显著影响,对钠离子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肝素钠本身携带较高的钠离子的缘故。肝素属于阴离子多聚电解质,能够结合电解质阳离子,肝素钠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受肝素钠与阳离子之间的亲和力所决定,故肝素钠的浓度对Ca2+的结果影响较大。所以在紧急状况下,对于具备血气机的科室,或能够确保在15min内上机进行血气分析的科室,肝素钠浓度在10U/ml时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小,总之,血气分析结果对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1] 张莉琴, 霍焱, 朱宗红, . 肝素浓度对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值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1(5):12.

[2] 金静芬, 陈水红, 申屠英, . 固体抗凝剂对动脉血电解质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1(7): 647.

[3] 徐金中, 叶向红. 不同浓度肝素溶液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凝血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3):5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b620e18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