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虽好,但也不能乱灸

2022-06-10 06:1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艾灸养生虽好,但也不能乱灸》,欢迎阅读!
艾灸,养生,不能

艾灸养生虽好,但也不能乱灸

艾灸也可称作是灸疗。往往是采用了艾叶制作成的艾条来散发热量,对人体某些穴位进行刺激,从而有效调节其体内的生理功能,起预防疾病或是治疗的效果。如今,由于艾灸操作起来快捷方便,效果也较良好,因此很多人都把它当做一种较好的养生的方法,甚至经常性进行艾灸。但有部分人发现在艾灸后会出现腹泻、疲劳等情况,或是伴随着水泡等不良现象。艾灸真的对所有人都有效吗?艾灸是否又能解决所有机体上的不适呢?又该如何实施护理?许多人均对此类问题存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艾灸,文章从艾灸的益处、不适合艾灸的人及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内容如下:

一、艾灸的益处

关于艾灸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能够调节寒症。其实艾灸就像是散发能量的小太阳,当它不断靠近人的身体,其中的阳气就会不断输注到机体中。其本身就有温热的效果。当艾条燃烧时会散发出一定的热能,能够对机体的各种寒症进行调节。例如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肢冷蜷卧都因寒气所造成的病症,能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其次,是起到调理经络的效果。人的经络与气血运行有重要联系,艾灸的原理就是根据机体的经络进行传导,或是对某特定穴位的刺激,从而将经络疏通,调和气血,改善患者的脏腑功能,调节人体所存在的各种不适情况。最后,则是扶正祛邪的作用。扶正指的是将正气扶正,强化机体抗击疾病的能力;祛邪则是将体内的邪气去除,两者间相互配合,从而达到祛病固本的作用。俗话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意思是家里储备足够艾草,能够祛病,甚至都不用请郎中。可见古代就有用艾草燃烧的方式来祛邪去病的习俗,而如今艾灸亦是同理,则是通过温热调节起到祛病效果。

二、不适合艾灸的人


艾灸在调理身体等方面的功效虽然非常有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艾灸。往往在治疗前,需要对自身机体状况有所了解,遵循机体的健康状况才能起到治疗效果,反之会使得机体有所损伤。那么有哪些人是不适合进行艾灸的呢?通常艾灸治疗的疾病主要特点是虚寒,因此,有以下三种群体不宜采用此方法:

第一种,是阳气偏盛的人。若机体内的阳气旺盛,那么在艾灸时很有可能造成阳气被大量鼓动出,出现助阳、生火的情况,引发艾灸者机体上火,甚至明显出现便秘、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情况。许多人往往对自己身体情况没有深入了解,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都要停止艾灸,需将身体阴阳平衡调养好后才能进行。第二种,是出现皮肤性疾病者。例如常见的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瘙痒等病症,都不适合采用艾灸,原因是此方法可能会被皮肤造成更深的刺激,加重其原本的病情。但此类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艾灸,可在过程中避免接触病变的皮肤即可。第三种是对艾绒过敏的人。不难理解过敏人群要谨慎使用此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第四种,则是高度水肿的人。

三、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

以下,简单从艾灸后常见的六种排病反应进行总结:

①艾灸后疾病严重。当出现此类情况可能是由于艾灸的时间或是剂量不足,导致机体过于虚弱所引发的。通常当人机体内的正气过少,体内的脏腑器官是没有精力与病邪进行抗争的,而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对气机起到调节作用,提升阳气,从而能够提升体内各个脏腑器官与疾病间抗争的能力。总之,当艾灸时感知到邪气排到患者体表时,需适当在其皮肤进行刮痧或是点刺放血,从而加快祛邪效果。②出现“返病”:常常有此类情况出现。例如有些人患过某种病症且治疗好了,许久没有复发,但也有可能其病根未消除。而在艾灸治疗后,其机体内的正气充足后,导致其原本的病症突发复发。此现象也被称作是“勾病”,其实此时艾灸是在帮助患者彻底根除此病症。此时的护理应对方法是:继续艾灸,强化营养支持,并重视劳逸结合。③染病,也是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原因是患者可能在艾灸前,就存在某种慢性病症的风险,但机体还未明显表现出来,而艾灸一段时间后,其机体内的正气充足能够与邪气进行抗争,因此疾病也就随之表现出来。针对此情况的护理应对方法是:让经验丰富的艾灸师对新出现的疾病进


行配穴应对,从而顺利抵抗出现的不良反应。 ④出现艾灸上火的情况。此现象非常普遍,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客观来说,上火是属于一种瞑眩反应,也就是好转的迹象,常见的瞑眩反应有患者出现腹泻、病症严重等情况。出现上火的原因往往包括:艾灸的时间过长、剂量过多,操作不当等,而体质偏阴虚者上火的概率更大。针对此情况的应对措施有:一方面要滋阴,比如艾叶泡脚,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要引火归元,可采用点刺、拔罐等方式将患者体内的余热排出,并将足三里、涌泉穴等一同进行艾灸。⑤排尿增多等情况。艾灸后身体内的毒素和寒邪之气均向外排出,排尿亦是种重要方式。通过艾灸能够有效补充患者的肾脏阳气,各项生理功能随之康复,机体就会将其体内多余储存的寒湿液体排出,等到体内正气、邪气间进行抗争,恢复机体正常的功能,就解决了尿频的情况。应对措施要因人而异:第一种,若患者存在肾虚,则在原有的艾灸穴位上增加肾俞穴等,一般7天左右就能减轻症状。第二种,若患者为抑郁症,则医护人员需适当减少艾灸的剂量,并增加上神门等穴位,起到安神效果。第三种,若是患有妇科类病症的女性,则需要增加关元、神阙等穴位,并提醒患者多吃一些山药等祛湿的食物。总之,不管是哪一类群体,都需要坚持。⑥灸后发烧:发烧亦是种常见现象。当艾灸后患者体内的正气与邪气进行抗争便会出现此情况。针对此类情况的应对同样因人而异。例如:第一种,是先天阳气就较充足的人,当艾灸后其寒邪之气就会被驱赶到足太阳膀胱经处,体温发生升高的情况。面对此群体就可结合拔罐、刮痧等方式,或是让患者用艾叶泡脚,都能改善发烧的情况。第二种则恰好相反,是阴邪之气过重者,当艾灸时其机体温度明显升高,但由于其体内缺乏正气,使得发烧情况往往非常明显,甚至持续很久,针对此情况护理措施是:继续实施艾灸,并对其机体进行相关的辅助性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上文主要总结了艾灸的益处,并分析了不适合艾灸的群体及相关排病反应。可以看出,艾灸虽好,但不能够乱灸。总而言之,不管是用于身体调养还是疾病根治,不可盲目跟风,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决定,且一定要去权威、正规的理疗处或是医院,才能最大化地提升艾灸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bd86940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