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2022-09-10 04:08: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宪问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欢迎阅读!
论语,十四

【论语宪问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宪:原宪,孔子的学生。 谷:做官者的俸禄,此处指做官。 伐:自夸。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政治清明,领薪水做官;政治不清明,做官,就是耻辱。 ”“好胜、自夸、怨恨、贪欲没有了,可以是仁吧? 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若说是仁,那我不知道。

这章讨论了什么是耻,什么是仁?孔子引以为耻的就是那种左右逢源,见风使舵,贪财好利而缺乏原则的人。而对于仅仅去掉好胜自夸怨恨贪欲四种行为还不够,尽管一个人去除这四种行为已经很难了,但还说不上是真正的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乃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标准。

《左传》记载了公子重耳的流亡故事,说他在齐国安居下来,论语宪问 有妻妾,有家财,便不思复国了。

他的老婆姜氏便对他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故事的意义与本章相同。晋文公享受着荣华富贵,美人相拥,而全然忘记了他的复国大业,将一行跟随他征战的随从忘之脑后,此时的晋文公真的是被短暂的安乐冲昏了头脑。 所以姜氏以自杀的行为劝重耳男儿当有抱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只是留恋安逸而失去了远大的志向,那么就算读了万卷书,也不见得能做出什么光辉的业绩。 孔子说: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言语谨慎。

这也就是乱世之中保命安身之意,与道家相同。 可见孔子


虽然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却不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赤膊上阵,蛮干一场。 人在年轻的时候多不能懂得这个道理,以为这就是软弱、怯懦,而不知那种一时逞强的刚强之人,常常是不会持久的。 学会审时度势,也并非坏事。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然有好言语;有好言语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爱的人一定要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爱。 孔子说仁人一定能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心。 例如《水浒传》中李逵可谓勇猛过人,论胆量那是数一数二的,但从这样的有勇无谋的人物身上,却无仁德。另外,言语得体应该是有德行的人的表现,而花言巧语,想必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小人的表现了。

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论语宪 子曰: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适,同,即孔子学生南容。 羿(y):传说中夏代有穷国的国君,善于射箭,曾夺夏太康的王位,后被其臣寒浞所杀。(o)传说中寒浞的儿子,后来为夏少康所杀。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奡力大,善于水战。禹稷: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稷,论语宪问 传说是周族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南宫适问孔子说: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都没得好死。 夏禹和后稷亲身耕种,却得了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出来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呀! 这个人真是尊重德行呀! 羿、奡均是传说中的氏族部落的著名首领和英雄。 这里仍然是强调领导者的德行,逞力量者,经常是自食其果,南宫适此说是把当世的有国者比做羿、奡,而把孔子比做禹、后稷。孔子不回答他的问题,是自谦。 南宫适出去后表扬他,是他的观


点合孔子心意。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小人:这个君子”“小人的含义不大清楚。君子”“若指有德者无德者而言,则第二句意思不明;看来,这里似乎是指在位者和老百姓而言。

在本章中,孔子较为明晰地为我们指出了儒家的人格评价标准,即小人”“君子的关系。是最理想的境界,小人是难以达到的,君子则虽有不仁之时,但终将达到仁之境界。 从这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君子和小人之别。

古诗词:急您之所急,想你之所想力争打造中国古诗词第一查询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befd49d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