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七上十九、渡荆门送别

2022-11-25 21:1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七上十九、渡荆门送别》,欢迎阅读!
梳理,荆门,遵义,古诗文,阅读



十九、渡荆门送别(遵义6年未考)

[]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首联叙事。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流东下,可在诗人眼里,竟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颔联写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近景。夜晚,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霞让诗人目不暇接。中间两联描绘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色。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的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告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亲人的感情

【背景资料】这首诗是李白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荆门与北岸的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这时的诗人正值青年,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荆门一带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1(2016永州中考)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的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告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时依依不舍、思念亲人的感情。__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__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逐渐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__

3.品味“万里送行舟”中的“送”字的妙处。

__“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__

内容总结



1)十九、渡荆门送别(遵义6年未考) []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2)本是诗人乘船顺流东下,可在诗人眼里,竟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3)颔联写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4)荆门与北岸的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1 / 2




5)这时的诗人正值青年,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 6)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47767f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