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2023-04-12 14:3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圆柱,体积,反思,教学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圆柱的体积》,我在以前教学此内容时,都是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和,让学生套公式练习;今天这节课我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由浅入深,追求简单高效

圆柱的体积教学是小学几何知识的重头戏。教学这节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去回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由此带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首先应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接着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之后,再接着探究。这样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方向,这时教师的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

接着板书“圆柱的体积”课本是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它们的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再接着马上提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们猜一猜。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马上做实验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建立切拼表象,渗透极限思想

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一个教具。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我把操作的机会给了学生。接着再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把圆柱的底面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起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宽是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高


是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基本没有亲身参与操作,非常遗憾。

最后我使用了课件演示-----把圆柱体沿着它的直径切成诺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展示切拼过程.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也一目了然.

三、练习层层递进,弱化繁琐计算

圆柱的体积一课,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公式导出后,如何进行计算应用。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反思,我概括出四种类型:

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c)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c÷π÷2)2h

在巩固练习中,提醒学生从这四种类型去考虑,做到面面俱到,逐层深入,由易到难,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四、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1、部分学生对推导过程理解有困难,不深入;

2、在计算的过程中,单位名称用错,体积单位用面积单位。 3、对于书中所给的立体图形,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分辨直径、半径以及圆柱的高,做题出错。圆柱的高也可以叫做圆柱的长或深等(个别学生不清楚)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3804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 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835f15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