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022-12-14 11: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教育发展,中国,高等,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课程号:K0900111C 班级:110016 学号: 11001631 姓名:蒋锴

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世界公认马丁.特罗提出的15%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的分水岭,教育2003年年底统计,当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7%,从数量规模及比 例上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从生源结构分布上分析,种大众化还存在遗缺。社会学文学角度及我国国情上讲,贫困大学生的入列,才能算实现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 教育大众化。

中国贫困发生率为16. 6%,基尼系数是0. 45。全国14. 81万个贫困村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分别为10. 3%, 39. 6%, 50. 2%20085. 12汶川特大地震,其后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各地特别是灾区贫困度加重。

这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因家庭经济困窘所迫,或不能入学,或中途辍学,虽然他们一样 享有受教育的权,其中也不乏天赋聪明的优秀学生,但这堵“经济高墙”使他们难圆“大学梦”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 ,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大学。在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政府投资154亿来资助贫 大学生,实施“奖、贷、助、补、减“五项资助政策。新闻媒体、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内外慈善机构和社会公众纷纷“献爱心”活动,形成了全社 会的救助体系,使上百万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教育部一项统计,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达1 600多万,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1%以上。至此,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才真正形成,也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情特征。(港澳台学子到大陆 就学已逾一万,更增加了其政治内涵及和平发展的前景)。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还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人事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积极做好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从此,贫困大学生入学、在读、就业都有了政策、经济和社会保障。今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将促进我国国 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贫困大学生的绝对数和比例将逐年减少。 二、出现了科研创新与应用技术交融的趋势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一个思维定式,即把综合性大学定格为培养研究型人才,职业院校定格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和院校特色来看是对的,但有两 方面迹象值得关注:一是从学校教学内容、形式和近期的发展趋势上看,部分本科院校(学科)已经向应用型转化并形成对接之势。如国防科技大学,其研制的银河 系列计算机、机器人、预警雷达等高科技产品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应用及战场指挥作训系统在军队的实战应用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部分国家示范 性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如机电、建筑)在设计、技术、材料革新方面向研究型方向发展。二是从国际国内各种科研成果展示和技能大赛分析,科研创新与应用技 术交融的特点也较明显。今后,这种竞赛的规模和层次 还将进一步扩展,国际性的交流协作更多。综合性大学具备人才和物资等资源优势,由理论研究向应用技术转化的空间和潜力巨大,现在已有本科院校在试行 3+1”模式。高职院校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是强项,有与本科院校联办套读的经历和经验,存在理论升华的动力和需求,将来可能会出现一批具有颁发技术性本 科学历和学位的学院。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这种交融的趋势必将延续下去。原因是: 1.教育为“四化建设”服务,现代化又反过来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和市场。2.目前大学生就业局势较严峻,本科生就业期望值降低,高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改革 教学体制,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从而确保自身发展。3.国际趋势和经验提示,理论研究必须与应用技术融合才能形成先进生产力,人力资源需转换为人才资本国家 才能强盛,这种共识会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政策的扶持。 三、大学生由生活依赖型向自主创业型转化

大学生在经济来源和就业去向方面历来对家庭父母的依赖性较大,但近年来学生的意识形态开始潜移默化,表现及原因有:

1.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较大转变。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文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也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比尔.盖茨等创业伟人 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杨致远、


张朝阳、王永富等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创业潮中产生了广泛的“明星效应”。贫困大学生带来的简朴、勤奋的生 活方式和思想作风,使当代大学生的自立性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意念日渐强烈,劳动观和荣辱观得以正确树立。勤工俭学不再被认为是卑微,而被认为是社会历练和就 业创业的机会;挣取奖学金成为学生自强的标志和生活费来源之一,“啃老族”变身为自主创业者。2.大学生科技报国的志愿日渐强烈。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 ,如“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太空行走, 2012年将建“天宫一号”太空站;嫦娥一号探月成功,还将实现“绕、落、回”工程目标;导弹打卫星等等,激发了大学生科研热情,校园中掀起了科技热。 3.大学生身心健康状态良好,正气、进取正在成为学校和师生的主流。我国外交、经贸发达,国际地位提高,际交流增加,大学生除出国留学持续升温外,想当 白领阶层的欲望增强。校园中久违了的朝读晚习、背诵英(课文)以及热火的考研读博、晋高、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等已然常见,催人奋进。 四、高校生源增长率低缓,改革创新、品牌竞争优势凸现

由于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所以人口形态保持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特征。人口出生率由1990年的21. 06降至2007年的12. 1,呈现指数曲线型趋势(0< b <1),高校招生人数及环比增长速度则由波动型逐渐向平稳型过渡,近两年维持在6%左右。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的决定》指出,我国人口发展目标是将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 6亿人以内,2020年总量控制在14. 5亿人左右。按人口规划计算, 2006-2010年人口总数年均递增9. 4 , 2010-2020年人口总数年均递增6. 4,增长率显现持续递减态势。总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约占5. 7%左右。根据上列统计数据资料,结合人口增长自身规律,人们生育观、价值观、就业观转变,国家扶持中职教育致使生源分流,就业局势紧张,以及国际国内经 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因素影响,运用长期趋势预测的数学模型法推算,估计2020年前后高校招生增长率可能更低缓,生源供求矛盾将变大。 五、应对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企业对高技术开发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高教领域教育 学改革力度和深度将加大,创新思维和路子会越宽,高校品牌竞争优势将凸现。有为才有位。各类高校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 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始终如一地抓好毕业生就业、科研创新和技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人才孵化中心功能。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 综合实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奖助学金评定和扶贫助困工作,鼓励学生参加知识技能大赛和自主创业活动,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 成功架桥铺路。同时采用拓展人才交流空间和层次,增大互派留学生比例等对策和措施,使我国真正实现“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8debd0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