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2022-12-13 02:2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欢迎阅读!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社会经济,形态,基本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们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来看,经历着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自然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氏族、奴隶主、封建主庄园)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自然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已出现了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地土崩瓦解,并最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在自然经济中,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异常薄弱,甚至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自然经济形式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长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利用自身的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这种排斥社会分工的“小而全”的经济形式,使生产力被封闭在一个个零散的独立的家庭或经济单位。他们虽然也有分工,但都是家庭成员或经济单位成员之间内部的劳动分工。中国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就是这种分工的真实写照。

第二,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前提。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也阻碍了产业体系的完善。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部门占绝对优势,然后才是手工业部门,而其他部门都是这两个部门的补充。即使在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手工业部门也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补充形式。因为,农业劳动受自然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手工劳动为主的各种副业。这种农业和手工业在家庭这一经济单位内部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为自然经济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三,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生产的全部产品,除了用以维持自身生存的最低需要外,没有多少剩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产品的交换。即人们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供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价值。这说明,自然经济的生产与消费是直接的,生产目的具有很强的自给性。

第四,以家长式的行政命令为调节生产活动的惟一手段。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在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成员互相协作,各尽其力。这种高度协作的家庭生活,需要统一的政令和严格的规矩,这就助长了家庭尊卑等级的划分。这样,生产者信奉“祖宗之法不可改”的陈规,以习惯势力和盲目服从家长专制命令进行生产活动。

通过对自然经济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种狭隘落后、专制愚昧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造成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生产力发展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这种经济形式严重地压抑着生产者的积极性,束缚着生产者有所追求的进取精神,造成了生产者的思想僵化,行为保守,甚至本能地敌视、排斥新事物的恶习。同时,由于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必然失去生产者之间的相互比较、不断改进技术的动因,从而限制了竞争分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自然经济的这种落后性


只能与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合。然而生产力终究是最活跃的因素,总是向前发展的。当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化生产规模时,它必然冲破自然经济的形式,选择适应自己发展的新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与狭隘落后的自然经济相比,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前所未有的一种新经济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直接对立于自然经济,对自然经济起着分解的作用。

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基础。有了社会分工,生产者生产的是不同的产品,这就决定了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都需要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如果不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者生产的是相同的产品,他们之间就没有相互交互产品的必要。二是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各自都是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各个经济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也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来,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不同性质的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包括简单商品经济(即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经济萌芽和生长的幼年时期。其特征是:第一,它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基本上不存在剥削关系;第二,它的目的是通过为买而卖的运动形式取得使用价值;第三,存在历史虽然漫长,但从来没有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第四,市场狭小,竞争有限;第五,基本上是简单再生产,在小范围内按原始价值来交换。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形式。其特征是:第一,它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第二,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成为劳动力商品,劳动形式是雇佣劳动,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第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形成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的生产特点;第四,资本家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第五,价值规律起自发调节作用的市场机制是其几乎惟一的调节形式。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并最后消亡的阶段。其特征主要是:第一,它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消灭剥削制度;第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直接结合的,劳动形式是联合劳动;第三,它与社会化大生产以及比资本主义具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一种商品经济形式;第四,它的生产以满足劳动者的社会需要为目的;第五,受国家计划指导和调节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9045d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