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作业《城市管理学》形考任务3-谈谈城中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参考(含答案)48

2023-01-15 03:2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开作业《城市管理学》形考任务3-谈谈城中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参考(含答案)48》,欢迎阅读!
中村,城市化,管理学,对策,谈谈

谈谈城中村城市化的若干对策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化速度快速推进,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所谓“城中村”现象,即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这里是外来人口的主要居住区,生活与生产设施比较简陋,治安状况较差,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从主观上来说,城中村的存在是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及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所造成的,这也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所谓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指“城市”和“农村”分属不同的管理模式,二元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制度。

而在一些“城中村”内形成了以城市与农村“二元所有制结构”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用的“边缘社区”特征。从个体理性选择的角度看,‘城中村’这种特殊的建筑群体和村落体制的形成,是农民在土地和房屋租金快速增值的情况下,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城中村”现实存在的情形:

1、大量的违章违规建筑存在,而没有任何规划与建设部门的批准; 2、存在大量乱占、乱圈地现象; 3、非法租赁土地;

4、以土地入股开办各种实业; 5、用集体土地抵押贷款;

6、用集体土地进行非法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等。由于“城中村”集体土地的边缘性、


稀缺性、区位性、固定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相比较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低廉性,是它拥有旺盛的需求市场,土地使用权的差别使“城中村”得以客观存在。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融入城区,成为“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地区,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与发展;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城中村”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因土地、户籍、人口等多方面均属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其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景观建设等各方面仍保留浓厚的农民特征,因而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城中村”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城中村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城中村城市化应当运用以下对策: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 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 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b5a936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