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中国社会阶层新构的历史考察及政策检视

2022-04-16 13:2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49-1956年中国社会阶层新构的历史考察及政策检视》,欢迎阅读!
检视,中国,阶层,考察,政策

1949-1956年中国社会阶层新构的历史考察及政策检视

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年间,在执政和领导地位得以确立后,中国共产党以自身意识形态图景为蓝图,在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影响之下,分步有序地开始了对中国社会的改造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呈现同构化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主导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同时也主导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命运。

中国社会形态在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态变迁之后,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由六个阶级阶层的分层结构逐渐简化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之后,中国社会的新构完成了。

在这一简化过程背后,隐藏着阶级阶层的多重“变奏”反革命和非革命阶级消亡,如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和游民阶层;革命阶级的焕新,如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新的阶层的诞生,如知识分子阶层。

但无论变动的表现如何多样,始终没有脱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三条路径规划。由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到五种经济成分的确立,再到公有制的全面建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对部分阶级的消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下,由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转变,意味着非革命阶级在阶级革命胜利后的改造命运,也意味着各革命阶级政治地位的提升,而作为政治政策与意识形态的产物,知识分子也开始作为一个阶层而存在。阶级觉悟的激发,成为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构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农村土改、城市民主改革,还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个社会经历了阶级意识、思想和文化的蜕变,而随着社会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教育成为全社会思想意识转变的另一手段。

七年的过渡时期虽然短暂,但伴随着期间不同时期的时代任务,中国共产党


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变化,新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在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反封建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反资本,从“防左反右”到不断激进,新构的结果暴露出急躁冒进的粗糙和阶层身份固化的阴霾,但不可否认,层新构在当时的中国,不仅对巩固党和政权的阶级基础,而且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d887af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