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实例

2022-08-02 17:0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丝分裂”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实例》,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分裂,实例,信息化

“有丝分裂”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实例

作者:杨英,梁卉,欧阳坚,等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4



关键词:“有丝分裂”;信息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9 )04-0074-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可实现知识动态化、理实一体化、课堂趣味化、教学灵活化、学习个性化、评价多维化。“有丝分裂”内容抽象难懂,学生较难掌握,学习兴趣不高,但掌握这部分内容对学习整个生物学及后续医学课程至关重要。为提高“有丝分裂”教学质量,应用信息化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教材分析

“有丝分裂”为医学生物学基础课程中的内容。医学生物学基础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采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理论和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学习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及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植物根尖的临时玻片制作及数码显微镜的使用。

2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欠缺,自尊心较强,自信心不足,但愿意展现自我,求知欲较强。学生已学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特征、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有较强的识图及动手能力,显微镜操作熟练,对网络多媒体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很感兴趣。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能力目标: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培养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情感目标: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同生命的运动性、连续性。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5教学策略

运用显微互动、三维动画、仿真软件、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化手段,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教、学、做、测、评融为一体,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逐层突破重难点。

6教学过程

6.1课前准备


教师登录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微课、作业、讨论题目等学习资料,发布预习通知、调查问卷和任务单。根据学生作业及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学生登录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自主下载学习教师上传的微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疑问可在留言区留言,与同学和教师讨论交流。

借助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及问卷星实现资源共享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教与学不受时空限制,解决传统教学效率低、沟通少、反馈慢的问题,实现个性化、碎片化、灵活化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6.2课中探究

6.2.1播放视频。发布任务(4分钟)教师播放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视频,引出“有丝分裂”内容;播放有丝分裂过程的Flash动画,引出教学任务。学生观看视频和动画后在网络教学平台提问,并阅读任务单,明确任务。

借助视频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的理解,初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同生命的运动性、连续性。生动直观的感官刺激,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枯燥难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6.2.2模拟实验。拼图游戏16分钟)先进行直观、准确、规范的3D动态模拟实验仿真操作,再进行显微镜实操观察真实示教片,有助于学生从实验整体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深层次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期特点,从而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解决了传统课堂直观性差、理实分离、实验操作不可控的问题。再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镜下拼图游戏(在网络教学平台找到有丝分裂各期并截图、完成拼图,展示拼图并讲解各期的特点),强化重点。同时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进行个性化答疑指正,点评记录,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一刀切,评价反馈滞后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强化学习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6.2.3专家释疑。上台绘图(18分钟)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巩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QQ现场连线农科院专家及时解决课堂疑问;发布随堂测验,当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随机选取学生上台绘制染色体及DNA变化图,师生点评,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实时记录整个学习过程,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不懂装懂的问题,实现因材施教。

6.2.4课堂总结。综合评价(5分钟)教师记录各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点评;利用班级优化大师整合相关数据并公布光荣榜;组织学生总结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不重视评价,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及竞争意识。

6.3课后拓展

教师登录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实验设计要求、讨论话题,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查看课后任务并参与线上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并记录线上交流讨论并对学生课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借助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能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实际情况及具体教学进度发布个性化作业,例如可让学生自行选择植物、染液、解离时间等开展相关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新知【1]。并邀请海南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就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问题进行线上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前沿知识及职业动态,拓宽知识面。


解决传统课堂学生课后复习自觉性低、效果差的问题,并能依据自身能力选择课后作业促进个体成长。

7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2]。软件打分: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自动评分。学生互评:小组与小组之间根据对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组内成员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所起的作用、小组讨论参与情况等进行评分。专家评分:邀请专家对学生线上交流讨论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评分。

8特色创新

采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室开展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营造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高效落实教学目标【31;班级优化大师支持多维度考核评价,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专家线上交流创新了开放性学习模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次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教学中贯穿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组间竞争,借助虚拟仿真、动画演示、显微互动、班级优化大师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有效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下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养成质疑、求实、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51f408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