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北抗联文化

2023-01-19 09:34: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弘扬东北抗联文化 》,欢迎阅读!
抗联,弘扬,东北,文化

弘扬东北抗联文化

作者: 国莉莉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1



国莉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同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的反动统治进行了长达14 年的英勇斗争。这支队伍既是一支战斗队伍,又是一支重视文化建设的队伍。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抗联将士重视各方面的学习、创作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注重开展各种文艺联欢和宣传活动,创造了蕴涵着丰富内容、多样形式和深刻精神的抗联文化。实践证明,东北抗联文化在巩固、发展和壮大抗联队伍,增强抗联的战斗力,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通化作为东北抗联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抗联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宣传和弘扬抗联文化,对鼓舞和激励通化人民为实现通化科学发展、振兴崛起而奋斗,对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东北抗联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一)学习文化、军事和政治。

首先是学习文化知识。抗联部队是一支联合部队,其中有被改造过的土匪,有无家可归的孩子。部队要培养新生力量,又要改造旧军人、旧军阀,所以必须学文化。抗联部队有随军学校,部队里有文化干事,他们利用战斗间隙和业余时间通过组织“识字班”教抗联战士识字,扫除文盲。由于当时条件艰苦缺少纸笔,战士们就用树枝当笔,冬天在雪上写,夏天在地上写。文化干事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字刻在树上让战士去描,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其次是学习军事科目。针对东北抗联大多是进行游击战的特点,杨靖宇司令经常带领战士们学习射击、爆破,学习如何防范敌人的飞机和毒气等军事知识。此外,还指导战士学习和研究革命游击战争理论、战略战术问题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与战术的著作等,提高战士的作战技巧,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最后是学习政治。东北抗联是党领导的军队,从建立到发展,始终把政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由于杨靖宇、陈翰章等人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钻研颇有成就,写了许多理论文章、宣传文件和教育材料,经常组织战士学习政治。在冯仲云讲授的政治课中,就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周恩来的《论苏德战争与反法西斯战争》等等。连支部经常收集各种政治问题的材料并召开“政治讨论会”,引导党员和战士参加讨论。通过学习,战士们知道了自己在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以及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的道理。

(二)创作丰富多样的文艺作品。

除了学习,抗联的将士们还创作了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一方面是创作了许许多多的壮美诗篇。抗联将士中不少人既是优秀的指挥员、战斗员,又是优秀的诗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李延平、陈雷等人都曾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同时,写下了一批揭露敌人、打击敌人、教育战士、鼓舞士气的抗战诗篇。如李兆麟的《露营之歌》,语言优美,段落清晰,层次分明,讴歌了抗联将士坚如钢铁般的坚强斗志,抒发了抗联将士的豪情壮志,堪称抗战诗词压卷之作和最具代表性的史诗作品。再如赵尚志的《满江红·黑水白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定的战斗精神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是创作了大量的军歌和宣传抗日的歌曲。杨靖宇先后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四季游击歌》和《中韩民族联合抗日歌》。还


有李兆麟的《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周保中的《要斗争》等等。还有反映国破家亡的血泪控诉,如《满洲百姓苦》、《亡国恨》、《劳工叹》等。有激发人民群众奋勇抗战的号角,如

《一致团结打日本》等。有描绘抗联战士浴血奋战的歌曲,如《西征歌》、《抗日联军真英勇》等。另外,抗联战士还自编自演了一些话剧、歌舞等节目。当时最具影响的话剧为《王二小放牛》。1936 年冬,东北抗联第一军在宽甸县四平街密营整训时,杨靖宇将军创作了3 场话剧《王二小放牛》。该剧以较为深刻的思想和广阔的生活画面,在一路军中反复上演,收到了很好的文化宣传效果。

(三)开展各种文艺联欢和宣传活动。

东北抗联的各部队,除了与敌人英勇作战外,为了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丰富广大指战员的文化生活,还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一些文艺联欢活动,丰富了战士们的文化生活。比如每到重大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两军会师等重大的活动时,战士们就举行军民联欢会。1935 10 4日,第一军第二军在那尔轰会师时,举行了联欢会。会上战士们唱军歌、演话剧、跳朝鲜舞等等,进而活跃了会议气氛,丰富了部队文化生活。

抗联部队十分重视对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传播抗日和爱国思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部队里连以上单位都设有文化干事,负责部队的宣传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向当地的群众宣传团结抗日的思想。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宣传工作也随着不断深入,形式也多种多样。一是印发宣传品。“七·七”事变之后,为配合全国全面抗日,抗联第一路军司令部及杨靖宇司令发表一系列檄文,在东南满地区进行广泛宣传,抗联部队每到一地都散发宣传品。散发的宣传品有:《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为抗日救国告各界青年同胞书》等。二是发行报纸。当时在抗联第一军里,编辑发行的报纸有《人民革命报》、《人民革命画报》、《南满抗日联合报》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文章短小,实用性强,内容比较充实,标题通俗明了,由交通员分发出去。出版的报纸和各种小册子、传单,为人民大众和抗日军人广泛传阅。三是传唱革命歌曲。这种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的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鼓舞士气、宣传群众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最大的。《要斗争》、《欢迎抗日军》等一首首反映东北抗日联军坚强意志和雄壮军威的军歌、反映东北沦陷后人民遭受深重苦难奋起抗争的歌曲相继在群众中广泛传唱。四是利用绘画。抗联的绘画,有的画在村庄的墙壁上,有的画在路旁的树干上,更主要的是画在出版的报纸上。抗联第一军专门出版了《人民革命画报》。

二、弘扬东北抗联文化,推动通化发展

丰富多样的东北抗联文化凝聚了军心、团结了群众、震慑了敌人,在战争年代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在,富含伟大精神的抗联文化对今天通化的建设和发展仍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

们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文化,充分发挥抗联文化作用,为推动通化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重视东北抗联文化宣传。

抗联文化,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含着东北抗联爱国奉献、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而这些精神对我们目前通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采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形式宣传东北抗联文化,特别是教育系统,可以将东北抗联文化深入到课堂中去,使青少年儿童从小了解抗联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要利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组织实施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开设专题展览、张贴海报、设置宣传画廊等,向公众宣传抗联文化,营造全社会弘扬抗联文化的良好氛围,以促进通化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东北抗联文化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珍贵的文物没有被发掘保护、一些抗联老战士相继离世、研究抗联文化的专家也已年龄偏大。所以抓紧时间保护抗联文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有关资料,特别是要抓紧时间发挥“活资源”的作用,总结抗联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东北抗联文化的调研工作。由于群众了解抗联文化的内容还比较少,如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的“抗联棋盘”等一些散落在野外的反映抗联文化的珍贵文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做好调研工作,将这些文物调查清楚并记录在案。最后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保护东北抗联文化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加强文化、建设等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合作和领导,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相应的得当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让它传承下去,使之发挥更大更持久的作用。

(三)开展东北抗联文化旅游活动。

通化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的地方。目前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已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通化市委党校开展的“重走抗联路”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吉林省党史党性教育品牌。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通化东北抗联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开辟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新途径、新领域,打造更多的红色旅游项目和路线,比如王凤阁山寨等。适时举办“追寻红色文化”的红色旅游推广活动。精选“抗联棋盘”、“抗联军校”、“王凤阁山寨”等红色旅游线路,向游客、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宣传推广红色旅游。以多形式、多角度的参观宣讲,发放红色旅游护照,游览红色文化盖章留念等,让游客与抗联文化生活零距离接触,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东北抗联将士在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艰难岁月里形成的抗联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百花齐放的文化大花坛中的一朵奇葩,应该被积极地宣传和保护起来,使之可持续发展,使其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艾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66d6e8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