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2023-04-16 02:0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俊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欢迎阅读!
张俊,就是,旅行,人生

张俊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6年第16



本刊记者 张惠清

他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国外游客感受着中国的壮丽山河、悠久文化,也为中国游客打开了看向世界的窗口

拨通张俊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去往上海浦东机场的路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将在那里汇合,期待着在张俊的引领下,开启属于他们的中国旅程。

采访就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中进行。对张俊来说,这是很自然而然的状态。作为上海青旅的一名导游,从业十余年来,他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国外游客感受着中国的壮丽山河、悠久文化,也为中国游客打开了看向世界的窗口。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他曾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导游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他的青春故事,便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旅途中铺展开来。

理想中的人生

踏上导游行业的道路,对于张俊来说几乎是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1999年,张俊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那一年,正值上海市政府决定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建设更加国际化大都市的宏图正进展得如火如荼,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也十分“吃香”。

毕业不久,张俊如愿在上海外文进出口公司谋得了一份职位,负责英文图书的进口初审和筛选。读书显然是张俊的“老本行”,做起来得心应手,但一成不变的平静生活却不是他理想中的人生。

两个月后,张俊提交了辞呈。这种“出人意料”的选择在如今看来却是理所当然,源动力来自于脑海中的理想人生。“不想让自己的青春局限于一间办公室中,我想走出去,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看一看。”张俊说自己做导游的初衷很单纯:“就想着天天在玩,还能赚钱”。

凭借着流利的英语优势,张俊主要负责接待外国旅客的入境游。他清晰地记得,200310月,当他第一次开始导游工作时,负责接待的是一个来自日本的旅游团。张俊上了车,刚一开口介绍,流利的英语与标准的发音便让他们刮目相看。这次顺利带团,为这个年轻导游的职业生涯增添了一份信心。

2009年,张俊作为“世博旅游金牌导游员”,三次带领外国记者团进入世博园工地现场,并亲眼见证了中国馆从雏形到落成的全过程。

从刚毕业时的青涩,到如今的侃侃而谈,张俊在采访中所流露出的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同时,他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喜欢迎接挑战。而他所参加过的各种比赛,也证明了他的实力。在2009年的“迎世博上海市青年导游员大赛”上,张俊夺得英语组的第一名;在2010年的全国导游大赛上,获得“全国优秀导游”的称号,在2012年全国导游大赛上,获得最高分暨英语组第一名。


中国文化的魅力

每个导游都有自己的风格,而张俊身上明显有几分书卷气质。有人这样评价他:在资深导游队伍里,人人都有几分斤两,而“学院派”张俊,不像有的导游那么巧舌如簧,也不太擅长说学逗唱,只能潜伏着前进,先厚积,再薄发。

他有感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并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输给前来探寻的每一位游客。

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上,张俊接待了七个国家的第一夫人。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在豫园内的一段讲解,这也是行程中的一个亮点。张俊记得,当时的导游词交给了外交部进行了反复修改,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中国园林的精彩一面最好地呈现出来。“在这之前,我特意把要走的线路走了几遍,边走边自言自语地演练着,很多游客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道这个人是在干什么。”他笑着说。

充分的准备和自信的讲解让那次的接待圆满完成。张俊记得,当时有一个国家的第一夫人提了一个问题:在她们的文化中,龙是邪恶的代表,而在中国却是吉祥、权力的象征,中国的龙图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张俊自信地回答:“鼎足上的图形以及器皿表面纹饰大量出现了龙的图腾,或许可以上述到钟鼎文出现的时代,肯定在中国第一个封建皇朝建立之前就出现了。”

很多外国游客告诉张俊,在没来中国之前,他们所了解的中国大多来自于媒体报道,早些年是关于中国政治,现在更多的是关于中国经济。而通过张俊的讲解,他们不但游览了美景,更多的是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一种感知。在旅行的过程中,张俊注重通过工作来塑造中国人的良好形象。

在接待来沪参加比赛的俄罗斯选手时,有一位选手回国时错过了登机时间,张俊奔波十多个小时,数次往返浦东浦西,联系俄罗斯航空甚至致电莫斯科总部,终于安排这位选手坐上雪夜返回俄罗斯的航班。在接待一个来自美国高等学府的参观团时,面对某位团员发表的针对中国的歧视性话语和无理说辞,张俊果断与其礼貌辩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其进行反驳。他的现身说法使一场游客间的辩论变成了一次展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生动课堂,让外籍游客了解到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

周游世界的理想

2010年全国导游大赛的选手资料里,张俊在性格那一栏只填了四个字:“坚毅、开朗”。自从业开始,他就有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理想:“周游世界一圈”。

如今,他笑着说:“虽然理想还没有实现,但是半圈已经有了。目前,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南极。”

走过高山和大海,邂逅了不同的人群,张俊热爱这份工作为他带来的充实感,也爱上了这种生活。相对于美景,文化的冲击对于张俊来说印象更加深刻。“我曾带团去以色列。以色列有着世界主要的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过去之前,我浏览了很多资料,几乎把《旧约》看了一遍。当双脚踏上那片土地,看到书本上的某一座教堂或某一处城门呈现在眼前,虚幻变成现实的那一刻,是非常震撼的,好像穿越了一样。”


行程中经常会有很多无处不在的小感动,触摸到人内心深处的温暖。7月底的时候,张俊带团去波兰,期间路过了一个小花园,里面出来了一个老太太,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做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更多的用微笑代替交流,互相之间的友好,给人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工作多年来,其实游客的微笑也好,目的地国家民众的友好也好,给我带来快乐的,其实都是人性最向善的一面,或者说人性的本源,无论何种民族何种文化,一旦摘下面具无负担的展现人性的美好所带来的本质上的快乐,才是我从业多年来最大的宝藏。”

虽然近期不时出现关于一些旅游行业的负面新闻,也让导游这一职业环境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来没有减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目前,行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我平时也在各个旅游培训单位进行一定的教学工作,希望把我的经验,在工作中得到的快乐与他们分享,共同为导游行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陈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697d12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