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023-06-21 16:0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欢迎阅读!
马克思,异化,解析,劳动,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作者:申一青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4

【摘 要】《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首次将理论探索转向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尝试对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学进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异化劳动,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大的价值和理论转向的意义。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被用来概括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异化状态。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揭露了私有财产的根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他看来,可见人的类本质归根结底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被异化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离开自然界,工人无法生存,更无法生产创造。感性的外部世界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劳动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为工人维持基本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的产品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通过自己对象化的劳动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失去的越多,资本家就占有的越多,统治力量就越强烈,工人就越贫穷。其次,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他就越成为廉价的商品,他创造的价值越大,自己就越没有价值。因为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他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当生产出的劳动力大于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比例,工人的劳动价值就越低廉。不难看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从本质上说,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也就是劳动的对象化,而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工人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异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的反对和统治他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就越强大。

二、劳动者与劳动自身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内在本质,唯有在这种活动中人才能实现自我,自由的发挥自身的天赋能力,满足自身肉体和精神需求。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异化不仅仅表现在劳动的结果劳动产品上,而且表现在劳动自身之中。生产活动本身的异化表现在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受摧残。因此,劳动由内在本质的外化转变为外在的折磨,不再是人展现自我的活动,相反却成为自我折磨的劳动。劳动也因而不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自愿自为的活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他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他人。劳动的目的从满足自身需要变为仅仅为了维持劳动之外基本的肉体存在。劳动本身的异化是劳动同人内在的生命活动的异化,是劳动产品异化的直接原因。 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在于人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把类当做自己的对象,而且在与人把自身当作普遍而且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人的类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与动物相比,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更加广阔,换句话说,人能够更普遍地利用外部自然界。从理论领域来说,自然界不论是作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还是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和精神的无机界;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自然界也是人生活和生产的对象,人的普遍性正式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其次,人把自身当作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动物与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则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作为自己意志的和意识的对象,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才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存在。可悲的是,异化劳动不仅使自然,而且使人本身,使其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使人的类生活变成了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使类生活与个人生活相异化。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这种能动地改造是人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异化劳动却夺走了人的生产对象,也就是夺走了他的类生活,把自主自由的活动贬低为维持人肉体生存的手段。这样的结果是: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

四、人与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异化时,其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的异化。由于人的社会性,人同自身对立的同时也同他人相对立。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工人的异化劳动不仅生产出与自己对立的物质力量,而且也生产与自己对立的人,因而工人的劳动是替资本家服务的,受支配或强迫和压制之下的活动。人失去了自由变成了机器,变成了物的工具,不能决定对象的生产,倒是被自身的产品所支配。异化劳动对工人的关系的产物或必然结果是非工人对工人和劳动的财产关系。私有财产作为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包含了工人与劳动产品、非工人的关系和非工人对工人和劳动产品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应该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向人自身的真正回归,是对人本质完全的占有,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因而对异化的扬弃包括意识和现实生活两个方面,而究竟要从哪里开始要根据不同国家民族的具体情况而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申一青(1990- ),男,河南安阳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88b2d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