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一年级语文上册

2022-03-24 10:3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46一年级语文上册》,欢迎阅读!
上册,语文,年级

46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二》包括识字写字、词语练习、读背练习和口语交际训练,旨 在复习本单元识字写字,扩大阅读,积累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写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笔顺。

2、重点强调书写时要整体观察,看清整个字后再书写 3、学生在书上书写。

4、展示书写工整的字,大家共同评议。 二、我爱识字

1、语言导入:我们想想去某个地方时,怎么去?(让学生充分说) 2、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交通工具。

3、出示单幅图和与图相应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三、连一连,读一读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

3、将词语和图画上有关的实物图连起来,师巡视检查。 4、读一读词语。 四、读读背背 1、师范读。

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3、学生尝试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师引导学生猜出谜底。 4、反复读,练习背诵。 五、能说会道

1、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看图,想像图上的小朋友会说些什么。 3、启发谈话:

1)你想和哪位同学做朋友? 2)为什么想和这位同学做朋友?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在全班内交流,师生评议。 47 《树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丈。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 “大树爷爷”: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 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大树爷爷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哦,这是什么?(课件 出示森林图片),引出课题。读题。

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学生读课文。

2.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 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采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播放《找朋友》歌曲)

3.(课件出示字宝宝: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引: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 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44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4.课件出示两个字宝宝。

(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去掉拼音读词。齐读。开火车读。

(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宝宝全给拽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课件出示带课丈的图片。 三、细读课丈,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都行、喜欢的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

2.个别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雨后的森林里有什么漂亮的景色? 四、导读课文,读中感悟。 “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浯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3指导朗读中间四句话。

(根据学生的描述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让学生根据“撑开、挂满、枕着、滴着”这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表演。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全班齐读。 4.理解课丈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及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

(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表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引:大树爷爷看得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森林宝库中的一些宝贝们来呢?瞧;

(课件出示小鸟,小鹿、小野花、小猴)大树爷爷想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当小诗人,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

45 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课后反思: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把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如果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就有了一个充分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如果不让他们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分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不应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不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 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 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 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较窄、在交往中容易出 现无法进八状态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分的估计、 及时进行调控, 让每个学生

都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9b1c89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