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文化的表现形式

2022-05-14 02:1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藏族服饰文化的表现形式》,欢迎阅读!
藏族,服饰文化,形式,表现

服饰文化的表现形式



藏族服饰文化和藏族的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关系密切。除服饰本身的制作外,它还和原料的选择、加工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民俗事项有关联,所以考察服饰文化的表现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服饰本身。

一、服饰文化与纺织的联系

尽管现代化的纺织厂为人们不断提供着各种花色品种的棉、丝、麻、毛、涤纶等纺织面料,但在西藏民间,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牧区,妇女们仍然喜欢用土织机纺织氆氇。这种纺织习惯仍在民间代代传承,而且有些以其工艺的独特和花样的新颖,打入国际市场,受到许多人的欢迎。这种传统的习惯,是藏族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应忽视。民间纺织的目的,主要用来制作自用的衣物,交换是次要的。为了能达到丰衣足食,纺织习惯渐渐形成。比如在西藏的农区,纺织是家庭副业。原料是羊毛,纺织工具是氆氇机。

二、服饰文化与性别、年龄的联系

造成藏族服饰文化男女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性别外,年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服饰均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藏族男女服饰在样式和质料的选择上明显不同,男式服装讲究实用,质料以结实为上乘,款式变化较少;而妇女的服

饰不仅式样多,而且增加许多装饰,质料以轻柔为主。其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服饰也不相同。幼儿期,穿开裆裤是普遍风俗。而且在这阶,男孩和女孩的服装几无差异,甚至可以混穿。稍大一点,女孩子开始留长发,服饰样式和色彩上都有不同。等到成年时,服饰也相应地加以标志,表示可以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结婚后,服饰又不同。中年、老年服饰款式都有区别。

三、服饰文化与季节的联系


藏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和自然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卫藏、康区、安多、藏北地区的服饰,在样式、选料、缝制工艺上都表现出不同。在同一气温带,一年四季气候也不相同。藏族人民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创造了不同的服装款式,藏装、藏袍、氆氇衫就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而生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按季节的不同,将所穿衣服分为春、夏、秋、冬四类,如藏族仅冬季所穿的皮衣,随着气候变,就分为三种。藏历九月至正月,所穿皮袍毛密结实,经久耐用;藏历正月至三月,所穿皮袍毛容易脱落,但比较暖和;藏历四周至六月,所穿皮袍毛短结实,用来做夏衣。藏族服饰文化的季节表现,还具有突出的节日色彩。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节日,每逢佳节来临,男女老幼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庆祝活动或走

亲访友。节日服饰,和平常的穿着不同,近似于礼服。所以藏族人民一般都备有节日服饰,供节日那天穿戴。在其他一些欢庆场合(比如婚礼等),也穿这种服装。比如年楚河流域的藏族妇女的头饰奇丽多彩,尤其是日喀则、江孜一带妇女的节日盛装,更是服装艺术的珍宝。拉萨河谷一带的妇女节日所穿的裙子,则多绣花、挑花、镶花。盛装的节日裙,做工精巧,绸缎作里,氆氇作面,彩线绣制的花纹图案,呈异彩。藏族妇女的节日盛装最讲究佩饰,头、颈、胸、肩、腰等处的金银玉器装饰物达100多种。

四、服饰文化与职业的联系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职业服装已成为不同职业的标志,比如解放军、武警、医生、公安等各行各业都穿有职业标志的服装。在藏族人民中,也存在着不同职业服饰,农区、牧区、林区的藏族,有着不同的服饰。猎装结实,便于穿山越岭,寻踪围猎,便于行动和伪装。猎帽是用狍子头颅剔去骨头和,鞣制而成。戴上这种猎帽,可吸引猎物,以便伪装捕杀。农区和牧区的服饰也很有特点,前面已作过介绍。这里着重介绍一种职业服饰,那就是藏传佛教徒的职业服,其的确是别具一格。

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派系,黄教僧侣身着黄色袈裟,红教僧侣身着红色袈裟,黑帽系僧侣头戴黑色法帽,就是西藏最古老的苯教徒,也有自己特定的服饰。黄敦僧侣跳


神舞时,有专门的服装和法具,服装多以皮革制成,上面有大小不等的许多花色图案和铜铃,另有一件缀满贝壳之类的皮制坎肩,头戴鸡冠形法帽,还配有单面神鼓和弯弯的长鼓槌。苯教徒的祭服更为复杂,举行祭祀活动时,苯教徒头戴尖帽,帽上缀五色布条,下垂蔽面,外悬小镜,身穿青色长布裙,腰系铜铃,击鼓而舞,口中念咒词。这种宗教装束,在特定情况下穿用,平时并不使用。

五、服饰文化与地域的联系

藏族居住的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藏族,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文化。首先这种同一民族内出现的不同的服饰文化,取决于其民族内部不同地域的经济生活。比如藏北的藏族,从事畜牧业生产,他们的服装制作多用牲畜皮毛,羊皮袍直接用生羊皮制作,有的用羊毛、羊绒纺线制成衣服。前藏、后藏农区的藏族,多自织氆氇、毛线,喜穿毛线制品的衣服。而林芝、墨脱林区的藏族和一些其他少数民族,们过去从事狩猎生产,他们的服饰原料常取材于兽皮。其次,同一民族内出现的服饰文化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地域的审美观念。这种审

美观念具体地体现在对服饰色彩、领口、衣袖、头饰、腰饰、胸饰等的不同选择上,不同地域的藏族追求不同,但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如牧区的服饰多以玉器、骨类装饰,而农区的服饰以金银装饰为多。

事实上,藏族的服饰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当我们研究它时,不能把它看作是单一的服饰样式的传承。因为服饰本身包含了广泛的社会内容,它往往和众多的文化事项相联系,既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民族复杂的社会意识。由于服饰的构成有其实用和功利目的,又有审美装饰用意,所以不同的服饰,在不同地区,体现着不同的含义,形成了不同的服饰类型。比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地位、季节、用途等等,都会影响到服饰的制作,式样千差万别,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穿着打扮,识别对方的地位和身份等。从这种意义上讲,藏族服饰及其文化和艺术,可以成为一种社会标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efb1af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